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3月28日

我用山歌唱响柳州故事

在柳侯祠中殿壁画前,刘日红为同学们讲解。

○○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讲述人:柳州博物馆讲解员刘日红 30岁

3月19日,春风和煦,柳侯祠迎来一批小游客,来自桂林阳朔县阳朔镇凤鸣小学的同学们。接待他们前,我特意换上了一身红色的壮族服装。

同学们朝气蓬勃,热烈讨论着所见所闻。讲解到中殿的壁画时,我向他们展示了我的看家本领——唱山歌讲解,“种柑植柳挖水井,解放奴婢学堂兴,罗池庙宇千年在,百姓不忘柳侯情”。

清脆的歌声即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大家好奇地看着我,不解这四句歌词的意思。这时我引导同学们看向壁画,向大家介绍柳宗元在柳州的政绩和柳侯祠的历史沿革。

做一名会唱山歌的讲解员,是3年前我给自己的风格定位。我是一名地道的柳州妹,受《刘三姐》彩调剧和电影的影响,从小喜爱山歌文化。

而我与山歌深交,得从2018年说起。彼时我正为大学毕业论文选题发愁。一筹莫展之际,我想到了柳州的“特产”——山歌。为完成毕业论文,我在鱼峰公园寻访了3天,想找到优秀的山歌手访谈、收集素材,但却收获寥寥。

于是,我一股脑地“冲”到鱼峰区文旅部门,希望通过官方渠道认识山歌手。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这一次“冲动”,我与广西山歌王、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柳州鱼峰歌圩”代表性传承人陆连芳结缘,并拜其门下学唱山歌。

从对山歌一知半解的“小白”,到自信从容上擂台对歌、创编歌词,我的歌台越来越广。

讲解时,我唱山歌迎接八方来客,将“老市长”的政绩、柳州的历史等内容编成山歌唱给游客听。我最常唱的“千条河流当彩带,万座青山当舞台,山歌当茶又当酒,欢迎(地名)贵客来”深受游客喜欢。

在山歌文化“六进”活动中,我通过山歌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人文风情等传达给群众,让大家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2021年8月,我收到了柳州市百姓宣讲团的聘书,成为其中一员。

2023年5月,我得到了更多的认可,成为柳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24年10月,我获聘柳州市人大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义务宣传员。这些身份激励着我继续守正创新,创编更多朗朗上口、饱含意蕴的山歌,真正做到“老调唱新词”。

新华社2019年以《90后女孩的山歌梦》为题报道了我的故事,受到多方媒体的关注与转发,吸引和号召更多年轻人加入山歌传承的队伍。2024年5月,我又与新华社记者在鱼峰山录制了探访山水间的民间歌手聚集地活动,山歌得到了更多元的传播。

山歌早已融入我的日常生活,万物皆能激发我的创编灵感。日常我也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山歌文化,弘扬时代正能量。

--> 2025-03-28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2681.html 1 我用山歌唱响柳州故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