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因最早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地区而得名,又称海洋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珠蛋白基因(地贫基因)的缺陷使血红蛋白中的一种或几种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不能合成,导致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改变,继而引发慢性溶血和贫血。
如果把血液系统比作人体“运输系统”,红细胞就是勤劳的快递员,每个红细胞都背着一个叫血红蛋白的包裹,包裹里有着氧气,氧气被送往全身,让人体能够正常运作。而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运输系统”天生存在缺陷——制造血红蛋白的基因出了问题,导致红细胞变得脆弱易碎,寿命仅有正常细胞的三分之一。红细胞氧气运输不到位就会引发贫血,各个器官也会因为缺氧出现各种问题。
地贫是一种遗传病
地中海贫血是全球分布广、影响人群多的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我国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较为高发,尤其以广西、广东、海南的发病率最高。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地贫基因携带者,其中重型患者约1.5万人。
研究显示,广西约22.53%的人群携带地贫基因,换言之,每5个广西人中就有1人是携带者。单纯携带地贫基因不会对健康造成显著影响,但若夫妻双方均携带相同类型的地贫基因,则子女可能遗传重型地贫。如若父母一方为地贫基因携带者,子女有50%的概率成为携带者,但不会出现严重症状;若夫妻双方携带不同类型的地贫基因,子女可能继承父母的地贫基因,但通常不会发展为重型地贫;若夫妻双方携带相同类型的地贫基因,胎儿有25%的概率正常,50%的概率为携带者,另有25%的概率患上重型地贫。
地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筛查
地贫的症状取决于珠蛋白基因缺陷的类型及严重程度,可分为α、β、γ、δ、δβ等类别,最常见的是α地贫和β地贫。α地贫和β地贫又可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和重型。
轻型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仅表现出轻度贫血,无需特殊治疗。而中间型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部分需输血或脾切除手术。
重型α地贫又称胎儿水肿综合征,多数胎儿在孕期死胎或产后不久死亡,无治疗方法。轻型β地贫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会有较轻的贫血,与普通人无明显差别,无需治疗。中间型和重型β地贫患者出生后3个月至6个月出现严重贫血。定期输血和去铁治疗均需花费很高的医疗费,需造血干细胞移植者医疗费用更甚。
大多数地中海贫血携带者是无临床症状的,仅表现出异常改变的血液学指标,如红细胞形态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低于正常参考值)。
对于血常规检查提示异常,可疑地中海贫血时,可通过血红蛋白电泳、地贫基因检查协助诊断。基因诊断是确诊地中海贫血携带者和患者直接有效的检测方法。
对于部分高度怀疑地中海贫血但常规地贫基因检测没有异常发现的,或者地贫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的,可能需要用更全面的检测技术来确定是否有罕见的变异位点。
地贫的防治措施
1. 一级预防:婚前孕前预防
即婚前孕前规范筛查,夫妻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建议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可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俗称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通过筛选基因型后进行胚胎移植,从而预防重度地贫患儿的出生。
2. 二级预防:产前预防
即为产前诊断,夫妻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在怀孕后需尽早进行遗传咨询,必要时可以通过产前诊断技术及早明确胎儿地贫基因类型,阻止重度地贫患儿的出生。中间型地贫患者可能因感染、生育等问题会导致症状加重。
3. 三级预防:新生儿早诊早治
即为产后新生儿筛查及体检中发现贫血、红细胞形态呈小细胞低色素改变的患儿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 马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