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罗妙
讲述人:鱼峰区白莲街道宝莲社区快递员谢树刚 38岁
4月2日上午,我作为一名快递网点负责人,早早就来到网点处理6000多件包裹。传送带上,包裹飞速流转,团队成员熟练地分拣、扫描、打包。胶带撕扯声与纸箱摩擦声交织,其间还不时传出几句调侃,引得众人欢笑。虽说忙碌,可整个团队士气高涨、干劲满满。
看着这场景,我的思绪飘回10多年前。2010年,23岁的我从来宾市农村来到柳州市区,第一份工作便是快递员。我骑着二手摩托,后座绑个大编织袋,无论刮风下雨都在外奔波。包裹淋湿要赔钱,路滑摔倒了爬起来接着送。
刚开始那半年最为难熬,因不熟悉路线,我常绕远路,还总被客户投诉。记得有一次去一个老小区送快件,爬上8楼,客户却不在家。下楼时我一脚踩空,连人带包裹滚落,膝盖受伤。我坐在楼梯口,望着散落一地的快递,委屈得想哭。但最终,我还是拍拍灰尘,捡起包裹,一瘸一拐地继续送件。
就这样咬牙坚持了两年多,2012年,我接手了一个濒临倒闭的快递网点。所谓网点,不过是一间小仓库,连像样的货架都没有。我站在空荡荡的仓库里,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拼一把,大不了再回去送快递。
当时条件艰苦,没有成熟的运营模式,没有稳定的客户群,甚至连送货工具都没有。靠着不服输的劲儿和对行业前景的信心,我白天骑车收件寄件,晚上熬夜核对信息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网点有了起色。如今10多年过去,当年的小仓库网点已有一个13人的团队,这13人中有辖区居民、退伍军人,还有残疾人。
我一直觉得人要为社会贡献力量。工作中,我定期为团队开展涵盖业务员、客服员、驾驶员、操作员和设备运维专员五大岗位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技能与能力。去年,网点团队代表在集团全网营运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这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认可。
我还为特殊群体提供工作机会,安排辖区一名聋哑人负责张贴信息和数据录入,她的丈夫则成为网点司机,两口子月收入加起来过万元。今年初我新招了一名退伍军人,开始他对快递业务一窍不通,我便带他熟悉从包裹分类到路线规划的工作流程。如今,他已能高效完成工作。我还协助外地员工解决孩子读书、租房等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
最让我骄傲的,是帮助老员工转型。这几年,快递行业自动化设备取代了不少人工岗位,几名老员工担心会失业。我思索许久,建议他们开快递驿站。起初他们不同意,觉得自己做不了生意。我和他们分析市场趋势,又在货源、运营等方面全力支持。如今,3名员工开的驿站生意红火,其中一家驿站还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
10多年前,骑着破旧摩托在柳州街头奔波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带领一群人奋斗。但人生或许就是如此,熬过最难的日子,路就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