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指的是摄入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春季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空气潮湿,是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天气时冷时暖,水果蔬菜容易发芽,食物容易霉变,人们一旦误食,就会引起食物中毒或过敏反应。
一、春季常见食物中毒类型及原因
食物中毒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细菌感染、动植物毒素摄入、化学性物质污染,以及其他食源性相关的感染。
1.细菌性食物中毒
春季气温逐渐升高,空气湿度增加,为细菌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常见的细菌有沙门菌属、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等。沙门菌属常存在于肉类、蛋类中;副溶血弧菌多见于海产品;大肠杆菌则可能污染蔬菜、水果。冷冻海产品存放时间过长或存放不当,容易腐败变质,所含的蛋白质分解后产生胺类、可溶性毒蛋白等有毒害的物质,即使加热煮熟,也不能彻底破坏其毒害性。
2.动植物性食物中毒
春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有些植物含有毒素,误食会导致中毒,如发芽土豆、野生蘑菇等。此外,香椿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一次性食用过多,或者食用了不新鲜、存放过久的香椿,也容易引发中毒反应。
河豚毒素是一种神经毒,对热稳定,220℃以下不可破坏,盐腌或日晒也不能破坏。我国虽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但要求严格,其他养殖的河豚活鱼、野生河豚都禁止加工经营。若误食未经正规处理的河豚,极易中毒。
3.化学性食物中毒
春季可能出现的化学性中毒物质主要有农药残留、亚硝酸盐等。农药残留通常是由于蔬菜水果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过量农药,人们食用后,农药进入人体导致中毒。亚硝酸盐常见于腌制食品、变质蔬菜中,中毒途径主要是食用了含有这些化学物质的食物。
4.其他
诺如病毒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通过接触感染的病人以及食用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等传播。该病毒具有潜伏期短、变异快、环境抵抗力强、传播途径多样的特点,人群普遍易感。学校人员密集,若有学生感染诺如病毒,易造成传播。
二、食物中毒的症状与急救
食物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但这些都没有特异性,需要根据可疑食物及中毒的类型进一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若共同进食的多人在相近时间内出现相似症状,食物中毒的可能性较大。留意进食时间,通常食物中毒症状会在进食后数小时内出现。食物种类也很关键,如食用了以上常见中毒类型的食物则需提高警惕。
一般来说,对于完全清醒的中毒者,若进食时间在1-2小时内,可采取催吐措施。方法如下:先饮温水300-500毫升,然后用手指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也可以使用勺子等钝物按压舌根后部,引发呕吐反射,但要避免损伤口咽部组织引发出血、血肿和喉头水肿等;经大量温水催吐后,呕吐物为较澄清液体时,可适量饮用牛奶保护胃黏膜;若呕吐物中有血性液体,应停止催吐。
如果中毒者出现抽搐、昏迷、剧烈呕吐或腹痛等症状,或吞食了强酸、强碱等腐蚀性物质,则禁止催吐。自行急救存在一定的风险,应立即就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监护下催吐以及进行后续治疗。
三、预防食物中毒的建议
1.避免生熟接触:避免生食与熟食接触,切生、熟食物的刀具、砧板要分开,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
2.挑选鉴别食物: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野生蘑菇、发芽土豆、霉变甘蔗等。
3.彻底加热食物: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尽快食用或在温度低于7℃的条件下储存,经储存的熟食在食用前要彻底加热。烹饪四季豆、蚕豆和豆浆等,一定要彻底煮熟煮透。
4.洗净消毒果蔬:瓜果、蔬菜要洗净或消毒。不少蔬菜在烹饪前都需要焯水,如鲜黄花菜等,具体详见正规出版的烹饪指南。
5.防止动物接触: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物。
6.选择正规餐饮: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单位,并注意观察用餐环境是否卫生。
7.不吃变质食物:不要食用可疑变质的剩饭剩菜,谨慎食用冷冻海产品。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急诊医学科 谭云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