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听说要做肠镜检查,头就摇得像拨浪鼓一样:肠镜检查是什么?肠镜检查应该很痛吧?可以不做吗?……
尽管肠镜检查近年来越来越普及,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仍有着神秘的色彩。许多人因为不了解,所以对肠镜检查怀有恐惧和排斥心理。其实,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及治疗肠道病变最可靠的方法,同时也是大肠癌筛查的金标准。肠镜检查并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可怕。
我国肠癌发病率增长迅速,已成为第三大恶性肿瘤,并且,肠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肠镜检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什么是肠镜检查
肠镜是一条长约1.3米至1.6米、可弯曲、末端装有自带光源电子摄像装置的软管。肠镜检查是从进镜,进而通过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达到回盲部,甚至进入到回肠末端的一种检查方法。整个检查过程会持续10分钟左右,大部分人都可以耐受肠镜检查。
二、肠镜检查的重要意义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疾病的金标准。
人的肠道是一个空腔器官,弯弯曲曲地堆叠在我们的腹腔里。一些常见的检查手段如钡餐、造影,虽然在肠道疾病的诊断上有一定的价值,但对于肠道黏膜面的观察远不如肠镜清晰。另外,其他一些检查手段如CT、彩超、核磁共振等,在肠道检查方面缺乏敏感性,很难发现早期肠道重疾。而肠镜是一种进入肠道的直观检查手段,在它的帮助下,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肠道内的情况,一旦发现病状,不但可以取活检,还可以在显微镜下判断其性质,并能对肠息肉进行切除,把重疾隐患一并去除。所以说,肠镜是检查肠道疾病唯一不可替代的手段。
三、肠镜检查痛不痛
肠镜检查分为普通肠镜检查和无痛肠镜检查。
在普通肠镜检查过程中,你可能会感觉到一定程度的胀痛或牵拉不适的感觉,但只要积极配合医生,大多数人都可以顺利地完成检查。因此,大多数人不用麻醉药,也能耐受肠镜检查。
不过,对于体形消瘦、有腹部手术史、痛觉较敏感的人群,无痛肠镜的选择将大大提高检查过程的舒适度,帮助这些人更好地完成肠镜检查。
无痛肠镜是通过使用药物引起中枢抑制,从而使患者安静、不焦虑、遗忘、行动迟缓;它可以提高患者的耐受力,降低应激反应,从而消除恐惧感和不适感,使内镜检查与治疗操作得以顺利进行,具有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检查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选择无痛肠镜的人群不断增长。
四、肠镜检查要做什么准备
1. 检查前10天,应咨询医生是不是需要停用一些影响肠镜活检的药物,比如抗凝、抗白小板的药物。在没有停药的情况下只能做检查,不能取活检。
2. 检查前7天,如果选择无痛肠镜,还需要进行抽血化验,做心电图、胸部CT。有些还需要查感染指标,进行肝、肾检查。
3. 检查前1天,只能吃清淡食物。最好吃少盐的半流质食物,比如大米粥、面粉汤、细汤面等,不能吃蔬菜和豆类食物,不能吃带籽的水果,比如西瓜、猕猴桃、火龙果等等。
4. 检查前1天晚上,需要根据医嘱用清肠的泻药。
五、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肠镜检查
1. 原因不明确的便血、长期大便隐血阳性;
2. 慢性腹泻时好时坏,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3. 不明原因的癌胚抗原(CEA)升高;
4. 肠道息肉或肿瘤术后定期复查;
5. 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贫血等;
6. 慢性结肠炎久治不愈者;
7. 腹部CT提示肠壁增厚;
8. 有结直肠癌、结直肠息肉家族史;
9. 45岁以上人群健康筛查,尤其是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和长期酗酒者。
六、肠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做完肠镜检查之后,如果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当天就可以吃喝了。做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24小时之内不要开车,检查完毕需要有家属陪同。
如果肠镜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取活检或是切除息肉后,需遵照医生的嘱咐。更需要调整好情绪,不要太过紧张。
胃肠、肛肠疾病久拖不医,易引起多种并发症,一定要引起重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饮食习惯。一旦有症状存在,务必定期进行胃肠、肛肠疾病筛查,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柳州市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朱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