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止痛药,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感冒引起头痛,运动过度导致肌肉、关节痛,年纪大了腰痛,女性生理期肚子痛……当疼痛来临时,止痛药便有了用武之地。
日常生活中,使用止痛药在所难免。可是止痛药那么多,你真的会正确使用吗?
止痛药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止痛药一般分为以下两类:
1. 解热、镇痛抗炎药:其中许多药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这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故称为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布洛芬、双氯芬酸钠、阿司匹林、塞来昔布、吡罗昔康等。对乙酰氨基酚,又名扑热息痛,虽抗炎作用较弱,但目前仍然归属于此类药物。
2. 麻醉性镇痛药:属于国家规定的特殊管制药品,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大多数麻醉性镇痛药属于阿片类生物碱,如吗啡及可待因等,也有一些是其同类人工合成品,如哌替啶、美沙酮、喷他左辛等。
使用止痛药会上瘾吗
有不少人在身体疼痛时,不敢吃止痛药,因为害怕吃止痛药会成瘾。其实,不同类型的止痛药成瘾性不同。
在上述止痛药中,具有成瘾性的是麻醉性镇痛药,该类镇痛药连续使用可致成瘾性。这类药品属于处方药,且必须遵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严格管制,虽然具有成瘾性,但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一般不会出现成瘾现象。而市面上常见、常用的止痛药主要是非甾体类抗炎药,且多为非处方药,一般不具有成瘾性。
何时需要使用止痛药
被疼痛折磨时,很多人应对的方式是“挺过去”,比如有的女性在生理期痛经很厉害,也不敢轻易使用止痛药。其实,在药物使用中,我们通常会遵循一个原则,即:如果利大于弊,建议使用该药物,反之则不建议。
常用的止痛药有哪些
日常生活中,轻中度的痛经、头痛、神经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都可以使用止痛药来缓解症状。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大部分的疼痛,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比较确切,还可用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布洛芬是典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属于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与布洛芬不同的是,它几乎没有抗炎作用。这两个药物都有多种可供临床使用的制剂,包括混悬液、咀嚼片、普通片剂、缓释片、外用制剂等,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合理选用,比如儿童可用混悬液,肌肉软组织疼痛可用外用制剂。
外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改变用药途径,在不降低止痛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提高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安全性,对于肌肉骨骼系统所致的急性、慢性疼痛是个很好的选择。常用的有吲哚美辛贴剂、双氯芬酸钠乳膏、洛索洛芬贴剂等。
使用止痛药的不良反应
非甾体类抗炎药多为非处方药,临床应用是相对安全的,不良反应以轻中度的胃肠道不适最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肝肾功能损伤、耳鸣等。所以服药期间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心、便血等症状,并定期检查肝肾功能,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就诊。
使用小贴士
1. 止痛药发挥药效需要时间。以痛经为例,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缓解痛经。很多人觉得痛经吃止痛药依旧没有效果,那很可能是吃晚了,要知道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口服后一般需要半小时才开始起效,而且止痛药对于已经分泌出来的前列腺素无效。所以,建议在开始感到痛经或者腹部胀痛时便服用止痛药,而不是等疼痛难忍时才想起吃药。
2. 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天花板效应”。非甾体类抗炎药不具有成瘾性,但有“天花板效应”,也就是达到一定剂量后,再增加剂量也不能增加止痛的效果,反而会明显增加毒副作用。
3. 联合用药需注意:有些药物含有止痛药的成分,在选用时需要注意,是否超过了每日的限定剂量,以免加重不良反应。目前市面上的感冒药大多含有解热镇痛药的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包括很多中成药,大家在购买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以免重复用药。
4. 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时要咨询医生或者药师。
5. 服药前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6. 使用止痛药前需要了解疼痛原因,在不明确疼痛原因时,一定要先就医排查原因后对症用药;如果使用了止痛药依然无法缓解疼痛,应及时就诊。
(柳州市工人医院 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