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是一种复杂的感觉,对于儿童而言,它往往难以精准描述。简单来说,儿童头晕是指孩子主观上感觉头部昏沉、有摇晃感,或是对周围空间的感知出现偏差,仿佛周围一切都在晃动。描述起来包括视物模糊(头昏眼花)、视物旋转(眩晕)、走路不稳(平衡障碍)、乏力、虚弱、反应迟钝等表现。部分伴随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面色苍白、呼吸费力、大汗淋漓等症状。儿童头晕这一症状看似平常,却可能隐藏着多种健康问题,家长们需格外关注。
一、儿童头晕的原因
1.继发原因(儿童多见):
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产生的毒素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导致头晕。耳部感染如中耳炎,会影响内耳的平衡功能,引发头晕。
营养缺乏:缺铁性贫血使血液携带氧气能力下降,大脑缺氧引发头晕;缺乏维生素B12也会影响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导致头晕。
其他因素:低血糖时,大脑能量供应不足;低血压使脑部供血减少;高血压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头部外伤损伤神经组织;颈椎病压迫血管神经;自身免疫性疾病攻击神经系统;先天发育畸形影响脑部结构和功能;肿瘤压迫周围组织;中毒损害神经系统;劳累、睡眠不足使大脑疲劳;饮酒刺激神经系统,这些都可能导致头晕。
2.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功能障碍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中枢性前庭功能障碍主要源于脑干、小脑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孩子可能出现严重的眩晕,伴有恶心、呕吐、眼震等症状,且眼震方向多变,还可能有肢体共济失调、言语障碍等表现,常见疾病如脑干梗死、小脑肿瘤等。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多由内耳病变引起,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等。孩子可以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天旋地转,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可能伴头痛、肚子痛、脸色苍白、出冷汗、恶心呕吐,一般无耳聋耳鸣,每月或每年均可发作,但间歇期活蹦乱跳。
3.心脏疾病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窦房结功能不全、房室传导阻滞等,会使心脏泵血不规律,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心脏结构性病变,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等,会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输出量减少,无法满足脑部的血液需求,进而引发头晕。这些病变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导致活动耐力下降,严重时还可能危及生命,引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4.脑血管病
儿童需特别注意颅脑血管畸形,如动静脉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等。这些畸形的血管可能破裂出血,引发急性脑血管事件,导致头晕、头痛、呕吐,甚至昏迷、偏瘫等严重症状。
其他:部分药物如抗癫痫药、降压药可能会导致头晕的不良反应。此外用眼过度、屈光不正、斜视等眼部疾病也可能引发头晕。
二、儿童头晕的治疗和应对措施
针对病因治疗:针对不同病因导致的儿童头晕,治疗方法也各有不同。若是感染性疾病引发,需根据病原体使用相应的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抗病毒药物应对病毒感染。贫血导致的头晕,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血药物,如琥珀酸亚铁片等,同时增加含铁食物摄入。前庭功能障碍方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可通过复位治疗;梅尼埃病则可能需要药物控制症状。心源性问题需心内科专科治疗,如心律失常可能需药物调节心律或进行手术干预;先天性心脏病可能需要手术矫正。脑血管病患儿可能需神经外科或神经内科治疗,如血管畸形可能需手术或介入治疗。精神心理性原因导致的头晕,可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治疗。当孩子出现头晕症状且难以明确病因时,建议及时到相应专科就诊,如儿科、耳鼻喉科等,以便获得精准治疗。
日常的应对措施:首先,让孩子保持舒适的姿势,如坐下或躺下,避免摔倒受伤。确保所处环境空气流通,新鲜的空气有助于缓解头晕症状。在饮食方面,保证孩子饮食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若孩子头晕较轻,可适当喝一些温水或糖水,补充能量。同时,要让孩子多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但如果孩子头晕症状严重,如持续不缓解、伴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不清等情况,应立即送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