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4月12日

收了钱就跑路?警惕背后有人作祟

——关注“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上)

媒体报道截图。

○○全媒体记者 张威 杨好好

近期,“柳报维权哥”(微信号:lzwbwq)接到多名市民反映店铺突然闭店、经营者失联的情况,其中有的店铺去年就已闭店,至今仍未返还消费者预付的费用。有行业人士称,这背后或许是“职业闭店人”在作祟,这是什么回事?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老板跑路、不退预付款现象频出

今年3月,有市民向“柳报维权哥”反映,位于鱼峰区德润路华润凯旋门小区8栋的“金宝贝”早教机构于去年4月突然闭店,负责人失联,至今仍有近10名已支付报班费用的家长未收到退款,共计有10多万元。其中一名家长李先生表示,他给两个孩子分别报了口才班和舞蹈班,支付了近2万元,一节课都没有上,这家机构就闭店了。闭店后,他一直联系不上负责人,也没有其他工作人员来和他对接退费事项。

类似的预付消费突遭闭店的情况,本报曾报道过不少。去年6月,本报报道了广西宏腾新能源有限公司3家连锁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接连关门停业一事。停业前,该公司还推出充值优惠,车主们充值之后,充电站却突然关闭,负责人失联,车主们预付的充电费未能使用。

健身机构也常出现此类问题,如此前报道过的圣尊健身馆、一米健身馆等均是突然闭店,消费者预付的费用难退回等等。另外,鱼峰区慕伦雅美容院闭店后,消费者退款无门。

某些闭店行为背后,并非经营不善所致,而是“职业闭店人”在“操盘”。

闭店背后有“猫腻”

我市一家早教机构的经营者李玉(化名)表示,一些早教机构、健身馆或充电站突然关闭、负责人失联,并不是经营不善,其背后可能有“猫腻”——有“职业闭店人”在操控。

去年4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等媒体播出了我市一起涉及“职业闭店人”的案件,节目采访了参与这起案件诉讼的我市律师甘智斌。甘智斌介绍,这起案件是鱼峰区慕伦雅美容院闭店引起的预付款纠纷,该起纠纷涉及“职业闭店人”的操作。

在这起纠纷中,美容院曾在闭店前进行了一些“秘密”动作,如以店庆为由,吸引消费者预付相关项目,再以零费用的条件,将店铺转让给另一人。转让后,店铺负责人到市场监管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注销手续,不久后便关店停业,而46名消费者未能收回预付款。

“职业闭店人”手段多样

这期“中国之声”节目中介绍,“职业闭店人”利用政策漏洞,收取涉事门店5%左右的服务费,不仅帮助经营不善的门店设计好闭店、跑路等后路,还能帮助其处理后续维权问题。

“常见的手段有变更店铺的所有人,相关公司的法人、股东,或是在收费、运营上更换具体办理人。”甘智斌说,有的还通过解散员工、重新组建团队等方式,不让员工、消费者提前发现问题,然后再以优惠活动大量吸收消费者预付款项,在获得足够的金额,或者是达到运营的极限后就突然闭店。

从“职业闭店人”中,还衍生出了“背债中介”。“中国之声”节目中提到,随着金融监管愈加严格,一些没有乘坐高铁、飞机需求,或是生活在偏远地区,且名下无财产、无负债、无信用卡、无儿女的人群,成为了“职业闭店人”眼中“背债人”的最佳人选。“背债人”被介绍给店家,店家支付相应费用,将门店法定代表人转移给“背债人”,消费者的退费申请、法院的应诉均由“背债人”顶着。

“一些公司可能早就完成了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到了诉讼阶段难以认定变更目的,诉讼、执行阶段完毕以后,法定代表人(“背债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甘智斌受访时称。

“职业闭店人”乱象该如何处理?相关部门是否有应对方法?记者将继续对此进行报道。

--> 2025-04-12 ——关注“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上)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3485.html 1 收了钱就跑路?警惕背后有人作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