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不少人有这样的睡眠困扰。据统计,全球约有三分之一人群存在睡眠问题,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的比例高达30%。睡眠障碍不仅表现为失眠,还包括睡眠量不正常、睡眠中出现异常行为等。简单来说,就是睡眠“失控”了。
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会让人白天疲惫不堪,还可能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紊乱、心理障碍等。每日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认知障碍的风险比睡眠时间充足的人高出40%。
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
1.失眠症
入睡困难(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超过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及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如日间困倦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
2.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常见的症状是打鼾,并伴有呼吸暂停,鼾声不规律,可时高时低,有时可完全中断,严重者可憋醒,醒后出现心慌、气短等。
3.异态睡眠
睡觉时出现异常行为,如梦游、拳打脚踢、大声喊叫等,这种睡眠异常和神经系统病变有很大关系。
4.嗜睡症
表现为睡太多,白天总是犯困,甚至发生难以控制的睡眠,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
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
从中医角度看,睡眠问题和个人体质、精神心理因素都有关系。部分孩子生来就能吃好睡好,这是遗传因素主导的体质决定的。但体质也会受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变化,例如,大悲大喜后容易造成肝气郁结,饮食不规律、过度减肥等可以形成痰湿体质,均易导致心神不安,引发失眠。在中医理论里,失眠被称为“不寐”,根本原因归结为“心神失调”,主要病因与心、肝、脾、肾的功能失调有关,心神失养和肝郁化火是常见的导致失眠的原因。
从西医角度看,睡眠不好可能和躯体疾病、精神疾病有关,如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甲亢、糖尿病这些躯体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疾病,都可能让人睡不好。另外,环境嘈杂、年龄增长、女性生理特点、压力大,以及喝酒、咖啡、浓茶,服用某些药物等,也都可能引发睡眠障碍。
中医调理方法
1.饮食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能养心安神、健脾益胃,帮助改善睡眠。例如,百合可以清心安神,用来煮粥或煮汤,对阴虚火旺型失眠有辅助治疗作用;莲子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和红枣、桂圆一起煮粥,适合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另外,失眠者要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晚餐也别吃太饱。
2.按摩疗法
头部按摩、足底按摩、耳部按摩,还有按揉特定穴位对改善失眠都有帮助。每天睡前用指腹轻轻按摩头顶的百会穴2分钟至3分钟,能放松心情,促进入睡;睡前用热水泡脚10分钟至15分钟后,按揉足底的涌泉穴,可以激发肾气,滋阴降火,改善睡眠质量。
3.针灸疗法
通过刺激百会、神门、三阴交、太冲、安眠穴等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治疗失眠。不过,针灸要由专业医生操作,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
4.中药调理
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象、脉象等综合特征进行辨证论治,然后开出个性化的中药方剂,进行口服或穴位贴敷,整体调理脏腑功能及患者体质。常用的中药有酸枣仁等,这些中药具有养心安神、镇静催眠的作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
5.中医运动疗法
中医五禽戏、八段锦等运动,能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改善睡眠质量。坚持锻炼,对缓解睡眠障碍症状很有帮助。
西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症的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䓬类药、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和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物等。不过,这些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会产生药物依赖,停药后还可能反弹。所以,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科学服用,遵循最低有效剂量、间断给药、短期用药的原则,减药和停药也要缓慢有序。
2.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睡眠习惯和认知模式,改善睡眠质量。
3.物理治疗。
如光照疗法、音乐疗法、经颅磁刺激、节律调节治疗等。
睡眠障碍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能够从多个角度对睡眠障碍进行综合调理。
(柳州市工人医院 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