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脐带残端是其胎儿期与母体连接的“生命线”,出生后需经历自然干燥、脱落的过程。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若护理不当,细菌及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会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等病变。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非常重要。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一时期。
什么是脐带
脐带是胎儿和胎盘之间的连系结构,形状如绳索,表面光滑透明,内含结缔组织和一支脐静脉、一对脐动脉(少部分为一支脐动脉),通常在胎儿出生后被切断,是新生儿与母体之间的重要连接,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给胎儿,同时将废物和二氧化碳带回母体。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脐带内的血管闭合,脐带会逐渐干枯变黑。脱落时间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1.正常范围:5天至15天(大部分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
2.早脱落风险:<5天可能提示免疫异常。
3.延迟脱落预警:>3周警惕有无感染或白细胞黏附缺陷症等。
脐带护理的基本原则
1.保持干燥清洁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
方法:每天用棉签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只手用酒精棉签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精消毒。每日1次至2次。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时,一定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尿液、粪便沾污脐部创面,要马上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尽量不要让宝宝泡在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4.等待自然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通常在出生后1周至3周内自然脱落,强行撕扯可能导致出血或感染。
日常护理步骤
1.准备用品:医用棉签、75%酒精或碘伏、清洁纱布、防水脐带贴(洗澡时用)。
2.消毒操作:洗净双手,轻轻提起脐带结扎线,暴露根部;用棉签蘸取消毒液,从脐带根部向周围螺旋擦拭,避免来回涂抹;待酒精挥发后,用干燥棉签吸干残留液体。
3.观察与记录:每日检查脐带是否有红肿、渗液、异味或异常出血等情况,记录脱落时间。
常见问题与应对方法
1.脐带不脱落或出现发红
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或是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2.轻微渗血或渗液
脐带自然脱落后,少量淡黄色分泌物或结痂属于正常现象,持续消毒即可。若渗血较多,可用无菌纱布轻压止血,并尽快就医。
3.脐带脱落后的护理
脐带脱落后可能出现少量血痂,继续消毒2天至完全干燥。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很可能出现了感染,要带宝宝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4.脐疝的识别
部分宝宝可能出现脐部凸起(哭闹时明显),直径<2cm通常可自愈,持续增大应尽快就诊。
这些错误做法要避免
1.使用紫药水、痱子粉等覆盖脐带,可能继发感染或掩盖感染迹象。
2.用纱布或护脐贴长期包裹,易滋生细菌。
3.用母乳、草药等偏方涂抹,增加感染风险。
这些情况需尽快就医
1.脐周皮肤红肿、发热。
2.持续渗血或脓性分泌物。
3.宝宝伴有发热、拒吸奶、精神萎靡。
4.脐带超过4周未脱落。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张景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