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病毒“大家族”里,诺如病毒可谓是让人头疼的“常客”。它常常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兴风作浪,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了解诺如病毒的预防与护理知识,对我们守护自身和家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诺如病毒属于杯状病毒科,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低温环境下依然活跃。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一旦感染,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部分人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肌肉酸痛等情况。儿童感染后,呕吐症状较为常见,而成人则多以腹泻为主。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让人防不胜防。它主要通过被污染的食物和水源传播,比如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贝类、蔬果等食物,或者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都有可能中招。此外,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之一,若接触了被诺如病毒污染的物品表面,再用手触摸口鼻,病毒便会趁机进入体内。需要注意的是,它还能通过气溶胶传播,患者呕吐或腹泻时产生的气溶胶中含有大量病毒,周围的人一旦吸入,很容易被感染。
预防措施
1. 饮食卫生是关键
食材选择:挑选新鲜、干净的食材,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变质的食物。尤其是贝类等海鲜,一定要确保从正规渠道购买,且彻底煮熟煮透,生吃或半生吃生蚝这类容易携带诺如病毒的食物,被感染的风险较高。
烹饪过程:烹饪食物时,要遵循生熟分开的原则。切菜板、刀具等厨具也要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食物要煮熟煮透,一般来说,高温烹饪能有效杀死诺如病毒,可以将食物加热至70℃以上,并持续一定时间。
饮用水安全:饮用烧开后的水,避免直接饮用生水。对于桶装水,要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并注意查看保质期和密封性。
2. 个人卫生要注意
洗手要点:勤洗手是预防诺如病毒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双手至少20秒,按照“七步洗手法”,仔细清洗手心、手背、指缝、指尖、大拇指、手腕等部位,确保每个角落都不放过。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都要及时洗手。
咳嗽礼仪: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用过的纸巾要及时扔进垃圾桶,并立即洗手。
3. 环境清洁常保持
家庭清洁:定期对家庭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等易滋生细菌和病毒的区域。地面、桌面、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的表面,可以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消毒后,要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公共场所:在公共场所,如学校、幼儿园、餐厅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工作。定期对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确保环境安全。同时,要保持公共场所通风良好,以减少病毒在空气中的浓度。
感染后的护理要点
1. 呕吐护理:患者呕吐时,要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呕吐后,要及时清理呕吐物,并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同时,要给患者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2. 腹泻护理:注意观察患者腹泻的次数、量和性状,如果腹泻严重,要及时就医。在腹泻期间,要保持肛门周围皮肤的清洁干燥,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必要时可以涂抹一些护臀膏,防止皮肤破损。
3. 病情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精神状态、呕吐和腹泻的频率等。如果患者出现高热不退、脱水症状(如口干、眼窝凹陷、尿量减少等)、严重腹痛等情况,应立即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4. 隔离休息:一旦发现感染诺如病毒,应立即进行隔离,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病毒传播。患者要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对抗病毒。
5. 饮食调整:在患病期间,患者的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以选择米粥、面条、馒头等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同时,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诺如病毒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在感染后给予正确的护理,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减轻病毒对身体的伤害。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筑起一道抵御诺如病毒的坚固防线,守护健康生活。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办 罗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