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主要影响儿童,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接触患者后约90%会发病。
一、水痘的症状识别
水痘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0-21天出现,主要包括:
1.皮疹:水痘最明显的特征是皮疹。皮疹最初为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的小水疱,周围有红晕。这些水疱大小不一,壁薄易破,含有透明的液体。水疱破裂后,会露出红色的糜烂面,随后结痂。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主要集中在躯干,面部和四肢相对较少。在同一时期,丘疹、水疱和结痂可能同时存在,这是水痘的一个重要特征。
2.发热:大多数儿童在皮疹出现前会有轻微的发热,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
3.瘙痒:水痘皮疹通常伴有瘙痒感,可能导致儿童抓挠,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4.全身不适:儿童可能会感到疲倦、食欲减退和头痛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二、水痘的传播途径
1.直接接触:与水痘患者的皮疹或水疱直接接触可以传播病毒;
2.空气传播:水痘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尤其是在患者咳嗽或打喷嚏时;
3.间接接触:接触被水痘患者的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如毛巾、床单)也可能导致感染。
三、水痘的并发症
虽然水痘通常是轻微的疾病,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尤其是在免疫系统较弱的儿童中。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皮肤感染:抓挠水疱可能导致细菌感染;
2.肺炎:水痘病毒可能引发肺炎,尤其在成人和免疫系统受损者中更为常见;
3.脑炎:极少数情况下,水痘可能引发脑炎,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问题。
四、水痘的护理
(一)一般护理
1.隔离休息: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患儿应隔离休息,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直到所有水疱结痂。隔离期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度拥挤。
2.保持清洁:鼓励患儿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可以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学品。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加重皮肤瘙痒。
3.避免抓挠:水疱破裂后容易继发感染,因此要尽量避免患儿抓挠。可以剪短指甲,或给患儿戴手套,减少抓挠的机会。如果皮肤瘙痒难忍,可以轻轻拍打患处,缓解瘙痒感。
(二)对症处理
1.退热: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退热药物。但需注意,阿司匹林与水痘患儿存在关联,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一种严重的肝脏和大脑疾病),因此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
2.缓解瘙痒:可以使用含有炉甘石的洗剂或氢化可的松乳膏,轻轻涂抹在患处,帮助缓解瘙痒。此外,穿着宽松、柔软的棉质衣物,避免摩擦皮肤,也有助于减轻瘙痒感。
3.口腔护理:如果口腔内出现水疱或溃疡,会影响患儿进食。可以给予温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酸性食物刺激口腔黏膜。同时,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温盐水漱口,促进溃疡愈合。
4.观察并就医:大多数水痘病例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如果儿童出现严重症状(如高热、呼吸困难、皮疹感染等),应及时就医。
(三)心理支持
水痘的隔离和身体不适可能会让患儿感到焦虑和不安。家长应给予患儿充分的关爱和支持,通过讲故事、播放音乐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鼓励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促进康复。
五、水痘的预防
1.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应在12-15个月时接种第一剂水痘疫苗,4-6岁时接种第二剂。
2.避免接触感染者:如果家中有水痘患者,尽量避免健康儿童与其接触,尤其是在皮疹出现的初期。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导儿童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水痘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虽然大多数情况下是轻微的,但了解其症状、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通过接种疫苗和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水痘的发生。如果孩子出现水痘症状,及时对症处理和观察,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以确保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陈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