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4月24日

我见证了300多次用生命“点亮”生命

林靖凯(左一)协助捐献者家属签下捐献同意书。

○○全媒体记者 覃林薇

讲述人:柳州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 林靖凯 31岁

递交捐献者的情况说明,告知家属火化流程、领取骨灰地点……4月16日上午10时许,我作为柳州市红十字会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再次来到市殡葬管理处,协助捐献者廖先生的家属处理后事。

前一天,市人民医院的信息员联系我,该院有一例潜在器官捐献案例要去协调。赶到医院后,我了解到患者廖先生因脑出血濒临脑死亡,经过器官捐献宣传动员,廖先生的父母接受了儿子的病情,并希望通过捐献儿子的器官延续他人生命。

最终,廖先生的心脏、肝脏、眼角膜得以用于捐献,他的大爱挽救了2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帮助2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在从事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工作的8年里,我听过很多次这样的消息,每一次都让我深受感动。

8年前,23岁的我抱着要行好事的想法,从一名红十字会志愿者转变为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其间我参与了宣传动员、意愿登记、捐献见证等工作,协调见证器官捐献300多例。如今,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的捐献者纪念碑上刻着500多个名字,我和他们并不相识,但每当看到这些名字,我总能回忆起当时的捐献情景。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的一天晚上,我参与了一起捐献案例。在还没有正式进入器官捐献话题之前,患者的女儿小宾率先表达了捐献患者眼角膜的意愿。小宾说,她小时候眼睛受过伤,知道失明的痛苦。随后医院的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前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已经处于脑死亡状态,但是肝脏和眼角膜功能良好,可以考虑捐献。

当我们告诉小宾结果时,她在征求家人的意见后,同意捐献父亲的可用器官。签字完成后,小宾仰头痛哭,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

面对悲痛的家属,不善言辞的我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捐献能让其他患者重获新生”。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人道主义行为,同时也是捐赠者家属的一种精神寄托。作为器官捐献协调员的我们,有幸见证了一次次生命的延续,这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职业信念:用专业和温度为更多家庭搭起生命桥梁。

--> 2025-04-24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4221.html 1 我见证了300多次用生命“点亮”生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