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周茜
在我市,羽毛球是一项备受市民喜爱的热门运动。可近来,“羽毛球价格翻倍”成为不少爱好者热议的话题,此前一直被视为“平价运动”的羽毛球变成了“运动刺客”。我市羽毛球销售情况如何?面对价格上涨,球友们如何“接招”?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羽毛球用品店、俱乐部了解情况。
部分羽毛球价格涨幅超100%
17日,记者走访柳州市体育中心附近的多家羽毛球用品店了解到,自去年以来,羽毛球价格已历经多轮上涨,目前市面上销售的12只装羽毛球价格普遍在百元以上,百元以下的仅有几款。以我市大部分球友常用的中极星羽毛球为例,其售价从两年前的50多元/筒(12只装)涨至103元/筒(12只装),涨幅超过100%,有球友直呼“打不起”,更是形容“比黄金涨得还快”。
“球是训练中最大的耗材开支。”城中区一家羽毛球俱乐部的韦教练算了一笔账:该俱乐部批发采购羽毛球约90元/筒(12只装),按每小时训练消耗五六只羽毛球计算,训练两小时用球成本近100元。
经常组织羽毛球活动的市民杨先生说:“南风天空气湿度较大时,球的损耗会相对减少;但在日常干燥的天气条件下,羽毛容易断裂,一场单局21分的比赛平均要消耗七八个球。”杨先生和球友们打一晚上几场高强度比赛下来,通常需要消耗4筒球,用球成本约400元。
尽管羽毛球价格不断攀升,但市场需求并未受到明显影响。多家羽毛球专卖店店主表示,目前我市百元左右的12只装羽毛球比较畅销,由于供货紧张,部分热销款还出现了断货情况。“去年某品牌羽毛球涨到85元/筒时,一些球友整箱购买囤货,以防价格再涨。”一名店主说,羽毛球价格上涨也压缩了销售利润,目前该店售卖一筒羽毛球的利润仅能维持在1元至2元。
替代品与传统羽毛球存在差距
记者观察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羽毛球主要以天然鹅毛、鸭毛为原料。我市某羽毛球经销商黄女士表示,制作一个标准羽毛球需要消耗16根优质刀翎,且对羽毛的硬度、弧度等都有严格要求。由于原材料供应持续紧张,导致羽毛球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推动终端售价上涨。
面对天然羽毛供应紧张的现状,部分厂商开始推出尼龙羽毛球、碳音羽毛球等新型材质羽毛球。但对于资深球友而言,这些替代品在击球感、球速和稳定性等方面,都与传统羽毛球存在差距。
“尼龙羽毛球虽然耐打且成本较低,但球在飞行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规则旋转,落点不精准。碳音羽毛球虽飞行稳定、落点精确,但不耐打,价格也偏高。”韦教练说,此前该俱乐部还曾使用新型复合材质材料球,但球磨损后会露出内部的金属丝,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循环用球物尽其用
随着羽毛球价格持续上涨,部分球友开始多方找球。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查询发现,仅我市范围内就有近千条二手羽毛球在售信息。
以中极星三星球为例,“8成新”二手球售价仅36元/筒(12只装),还不到新球价格的一半。据卖家介绍,“8成新”指球体可能存在少量断毛,而“95成新”则是经过筛选的好球。但有买家反馈,这类二手球只能简单拍打,激烈比赛时打不久。
“资深球友对羽毛球的手感比较敏感。”杨先生介绍了循环用球的方法,“打完球后把用过的羽毛球收集整理,品相较好的经过简单修理后在日常训练中使用,断毛的就给初学者用于球感训练,尽量让每个旧羽毛球都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