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对癌症的一些错误认知,使得这一疾病常被过度赋予绝望的色彩。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显示,40%的癌症死亡本可通过科学认知避免,因此,广泛普及关于癌症的科学知识,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有效推进人们的生活健康发展。
误区一:癌症等同于“死亡判决书”
相关统计报告显示,全癌种5年生存率已达68%,甲状腺癌(98%)、前列腺癌(97%)等特定癌种接近慢性病管理标准。值得注意的是,早期癌症的治愈率令人瞩目。《柳叶刀》相关研究证实,Ⅰ期乳腺癌10年生存率达95%,结直肠癌早期治愈率超90%。此外,靶向药物使晚期肺癌中位生存期从8个月延长至5年。
误区二:癌症具有传染性
科学证据明确表明,癌症本身并不具备传染性。尽管某些致癌微生物,如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和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特定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它们的感染与癌症的发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更重要的是,这些微生物的感染是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及时治疗来有效控制的。
误区三:癌症的治疗
过程很痛苦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癌症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精准医疗如质子治疗、免疫疗法等,不仅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大大降低了治疗的副作用。此外,新型止吐药物、人工智能疼痛管理系统、心理干预体系等支持性治疗的突破发展,也为患者提供了更为舒适和人性化的治疗环境,有效缓解了患者的身心痛苦。
误区四:偏方优于正规治疗
这是一个危险且普遍存在的误解。中国抗癌协会调查显示,尝试偏方患者中位治疗延误达5.2个月,死亡率增加2.3倍。科学的治疗方案才是患者应该坚定选择的道路,这包括中药的现代化应用、营养医学的支持以及经过严格监管的临床试验所验证的治疗方法。患者应该依托专业医疗机构和权威专家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误区五:癌症患者需要严格忌口
营养学领域的共识认为,癌症患者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比健康人高20%,而“饿死癌细胞”的荒谬理论反而可能加速患者的恶病质进程。科学的膳食建议强调,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并遵医嘱合理补充抗氧化剂等营养素。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更是为患者提供了精准的营养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治疗过程中的营养挑战。
预防癌症饮食建议
1. 多吃全谷类食物,以及蔬菜、水果和豆类。日常饮食以富含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植物性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和豆类)为主,可以降低罹患癌症的风险。
2. 限制摄入快餐类食物和其他高脂、高淀粉或高糖的加工食品,有助于控制热量摄入,保持健康体重。
3. 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有研究显示,过量食用红肉(牛肉、猪肉和羊肉)有增加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相关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食用畜禽肉280克至525克,少吃加工肉类,如火腿、熏肉、热狗、香肠等。
4. 限制含糖饮料。研究显示,摄入含糖饮料会引起体重增加、超重和肥胖,而肥胖与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5. 限制饮酒吸烟。有研究显示,饮酒会增加患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肝癌和乳腺癌的风险。
6. 不要使用补充剂来预防癌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健康饮食完全可以获得足够的营养。对某些特定人群,如育龄女性和老年人,使用维生素制剂或特定补充剂可能对健康有益。
7. 对于哺乳期的女性,尽量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有助于女性预防乳腺癌。
通过对癌症的科学认识,大众能了解到癌症正从“不治之症”向“可控慢性病”转变。为了建立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认知体系,建议患者及家属注重与医生的沟通,并关注国家癌症中心等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同时,积极实施早诊早治策略,如利用肺癌低剂量CT筛查、结直肠镜检查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死亡率。此外,加入病友支持组织,也能为患者提供宝贵的精神支持和生存动力。
(柳州市工人医院肿瘤科 梁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