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张阿姨是一名冠心病患者,她多年前就已经放置心脏支架,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心脏情况一直良好,也没有什么不适。但这几年每到秋天就反复出现鼻出血,每次量不大,都是擤鼻涕带血,有时每天都有,有时间隔数周才会出现。张阿姨反复咨询过心血管科医生,医生都认为和她放置支架没有太大关系,多次行凝血功能检查也是正常的。这种反复出现的情况让张阿姨和她的子女都很苦恼。在耳鼻喉门诊,医生为张阿姨做了鼻内镜检查后,发现她的鼻腔很干燥,鼻腔前端出现了黏膜糜烂及结痂。医生建议用金霉素眼膏涂鼻子,张阿姨反复涂了一个星期后,鼻出血再没出现过。
鼻出血又称鼻衄,是鼻腔或其周围部位(鼻窦或鼻咽部等)出血经鼻腔流出的现象,它是一种症状。相信很多人都有过鼻出血的状况,大多数情况下,出血量不大的时候,直接捏住鼻子或用纸巾塞住鼻腔,数分钟或半小时内就可以让出血停止。但是如果鼻出血的量较大,压迫无法止血,或鼻出血反复出现,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多年来,在影视剧或文学作品里,鼻出血常与白血病、肿瘤等恶性疾病关联,这也形成了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那么鼻出血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鼻出血作为一种常见临床症状,其原因非常复杂。它可能由鼻腔疾病引起,也可能由全身疾病所引发。鼻出血多为单侧,也可以是双侧。和大众认识中普遍担心的血液病不同,在临床上,鼻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原因,也就是直接与鼻腔相关的原因引起的。
这些局部原因包括:
1. 过敏性鼻炎。这是导致儿童鼻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如果孩子出血量不多,捏鼻易止血,并且平时伴有鼻痒、鼻塞、流鼻涕等症状,那么大概率是合并有鼻炎,这种情况下血液检查多为正常,而过敏源检查容易查出结果,规范的抗过敏及免疫治疗有效。
2. 机械性损伤。大多数有鼻炎的患者有着反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的习惯,这种情况在针对鼻炎进行治疗后患者往往挖鼻的习惯会消失,鼻腔出血自然跟着好转。
3. 鼻腔异物。这种特殊情况需要家长们注意。如果孩子总是单侧反复鼻出血,伴同侧鼻塞、脓性鼻涕,有些甚至可以有臭味,而另外一侧鼻腔完全正常,那么一定要尽早就诊,请医生排除鼻腔异物的可能。孩子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各种异物塞入鼻腔(包括食物、玩具、纸片等)会导致鼻腔黏膜损坏,引起感染、出血。在取出异物后上述症状会很快消失。
4. 环境因素。尤其是空气干燥(秋冬季节、空调房、室内烤火等);天气炎热、高温、粉尘等因素。前面所说的张阿姨就是这种情况。
此外,还有一些全身原因(主要是影响凝血或血管功能的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就是大家最担心的白血病)以及药物影响(阿司匹林、华法林等)。但事实上,在临床中,白血病引起的鼻出血是很少见的,过敏性鼻炎和干燥性鼻炎才是最常见的原因。而且往往白血病引起的鼻出血很猛烈,捏鼻无法止血,同时患儿还会伴随着口唇苍白、头晕等不适。如果孩子口唇红润、精神良好,出血量不大,那么大概率和白血病没什么关系。
若在家中出现鼻出血,该怎么处理呢?
1. 鼻出血时不要焦虑,要保持镇静,避免过度恐慌。
2. 鼻出血时避免仰头,这种行为容易导致血液倒流入咽喉。正常做法是正常或稍前倾姿势,手指捏紧鼻翼,保持压迫10分钟,同时也可以冰敷前额和同侧颈部。若有血凝块堵住鼻腔也没有关系,这是有利于止血的。
3. 血液若流入咽喉,不能咽下,需吐出,避免血液刺激胃部引起呕吐。
鼻出血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鼻腔过度干燥,干燥环境里,可使用加湿器,或用生理盐水滴鼻保持鼻腔湿度。
2. 避免挖鼻、用力擤鼻等不良习惯,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3.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等。
4.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总之,鼻出血虽是一种常见症状,但其背后可能隐藏不少健康学问。了解其病因、正确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对于维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柳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吴英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