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摔断手腕后,女儿每天熬一大锅骨头汤给她补钙,李阿姨连续喝了1个月,复查时医生却告知“钙质根本没得到补充”,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骨头汤的钙含量几乎等同于水,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脂肪,而并非钙质。过量摄入脂肪容易引发高脂血症,还会诱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尤其对老年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骨折后,骨骼急需钙质以重建,但盲目补钙不仅浪费金钱,更可能损害健康。
为什么骨折后要重点补钙
1. 钙是骨头的“钢筋水泥”
健康人体内约1公斤钙,有99%储存在骨骼中。如遭遇骨折,愈合过程中身体会频繁调用“钙库”,每天用钙的需求比平时高50%。
2. 缺钙的严重后果
缺钙会导致骨痂(新生骨)生长缓慢,愈合延迟30%以上。长远来看,缺钙会使骨质疏松风险翻倍,二次骨折概率大增。骨折患者中,60%存在钙摄入不足。
补钙的5大误区
误区1:骨折后立即补钙
年轻人因外伤发生骨折的早期,骨折部位会释放出大量游离钙盐,加之患者因卧床活动量减少,饮水和排尿次数也会相应减少,肾小管重吸收钙会增加,引起血钙增高。此时如果大量补钙,会增加肾脏负担,导致骨质内无机质成分增多,让有机质和无机质比例失调。
误区2:过量喝骨头汤
一碗500毫升的骨头汤仅含10毫克钙,不及喝牛奶。另外,骨头汤里含有大量脂肪和嘌呤,可能引发痛风、高血脂。
误区3:只吃钙片,不补维生素D
人体缺少维生素D,钙吸收率将低于10%。建议选择钙D复合制剂,或每天晒太阳30分钟。
误区4:一次吃很多钙片
单次补钙超过500毫克时,吸收率骤降。正确做法应是分2次或3次服用,每次服用300毫克。
误区5:忽视饮食中的“钙强盗”
以下食物会“偷走”体内的钙:高盐食物,每吃6克盐,尿钙流失增加40毫克;碳酸饮料,磷酸阻碍钙吸收;咖啡、浓茶,每天饮用超过3杯咖啡,钙流失增加20%。还需注意的是,酒精和烟草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建议在骨折愈合全过程尽可能远离烟酒。
骨折后科学补钙的方法
补钙的需求因患者个体差异而异。对于外伤引发的局部骨折,补钙的时长应与骨折愈合时间相匹配,直至受伤肢体的功能完全恢复,这通常需耗时6个月至1年。而对于由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病理性骨折,则需终身补钙,不仅满足骨骼重建的需要,还要预防其他部位新发骨折的风险。
1. 饮食补充
增加富含钙的食物摄入,如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豆腐、豆浆),海鲜(虾、蟹、贝类),绿叶蔬菜(菠菜、西兰花)和坚果(杏仁、榛子)。
2. 补充钙剂
如果饮食中的钙摄入不足,可以考虑使用钙剂补充,如碳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选择钙剂时应考虑其钙含量和吸收需要的条件(如是否需要胃酸帮助吸收)。
3. 晒太阳
适当的晒太阳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每天晒太阳15分钟至30分钟为宜。
4.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慢跑、瑜伽、游泳等,能促进钙在骨骼内的沉积,有助于促进骨骼的生长和修复。
5. 药物辅助
当食补不足以满足需求或其他特殊情况下,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剂。建议分次补充,避免短时间大量补钙导致的便秘、胀气等问题。此外,钙剂的服用时间也需根据钙的类型来确定,碳酸钙需与食物同时服用,而有机钙则最好在睡前服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药物如活性维生素D制剂,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以抑制骨吸收。
在补钙过程中,应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补钙方法。避免过度补钙或补钙不当。如果骨折情况较为严重或有其他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补钙和康复治疗。
科学补钙是维护骨骼健康的关键。走出补钙误区,遵循个性化补钙原则,精准选择食物、均衡膳食搭配、正确服用补充剂,坚持户外锻炼与晒太阳,为骨骼健康保驾护航。
(柳州市工人医院 韦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