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4月29日

揭开老年人髋部骨折的致命真相

在我国,跌倒是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要原因。跌倒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引发骨折,主要累及髋关节、脊椎骨、手腕等部位,其中髋关节骨折尤为严重。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中,约35%的患者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的患者需要长期家庭护理。骨折后6个月的死亡率在10%至20%,而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至30%。由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极高,髋部骨折常被称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一、警惕髋部骨折的并发症

髋部骨折后,老人长期卧床会压迫臀部及腰背部,导致局部血供不良,进而引发褥疮;此外,长期制动会引起肌肉萎缩,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肺炎、泌尿道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也会显著上升,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事实上,骨折本身通常不会直接致命,但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却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 坠积性肺炎

由于无法下床活动和锻炼,患者常常无法及时排痰,特别是老年患者,卧床几天后即可出现呼吸肌无力,气管内纤毛功能不良,而骨折疼痛导致患者的强迫体位会加重痰液聚积,引发反复感染,造成坠积性肺炎。

2. 下肢静脉血栓

髋部骨折患者因疼痛下肢长时间抗拒或不能活动,这使得静脉血液回流变得缓慢。此外,骨折创伤还会引发血液高凝状态。

这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大大增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更为严重的是,深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造成肺栓塞,严重危及生命。

3. 压疮

卧床部位的皮肤长期受压容易缺血,在腰骶部、背部、足跟等部位形成压疮。压疮的防治要求做到每日定时翻身护理,而患者往往无法自行调整动作进行翻身,甚至因为骨折疼痛而拒绝翻身,最终形成压疮,有些严重的甚至深可见骨。

对于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常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慢性基础病,使得创口愈合能力较弱,反复的感染、迁延不愈的创面及创面渗液对老人是一种慢性消耗,这使得压疮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风险因素之一。

即便髋部骨折患者能够免于以上长期卧床所致的三大并发症的迫害,但髋部骨折本身在远期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如:骨折畸形愈合、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特别是股骨颈囊内骨折,由于其解剖结构特点,骨折部位承受的扭转及剪切应力较大,这会影响骨折复位的稳定性;其次,由于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后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极高,约为20%-40%,这些因素都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失能的重要原因。

此外,常见的并发症还有泌尿系感染、尿潴留、便秘、器官功能衰竭等,均会降低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髋关节骨折不仅是身体的创伤,也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人们应该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

二、如何治疗髋部骨折

1. 有研究指出,相比进行手术的髋部骨折病人,选择保守治疗的老人死亡率增加6倍至15倍。所以当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后,如果全身情况尚可耐受手术,建议抓住手术时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一般建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骨折48小时内进行手术。

2. 有研究表明,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可显著降低患者的再次骨折风险和死亡率。骨折康复期的抗骨质疏松不仅是吃钙片,还需要联合使用抑制骨吸收药物或促成骨药物,同时辅以功能锻炼。

三、如何预防髋部骨折

1. 老年人要提高自身警觉性,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对预防跌倒的重视程度,避免单独外出,乘坐安全的交通工具。

2. 保持适当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游泳、散步、慢跑等,延缓中枢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的衰老。

3. 定期体检,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4. 改善家庭环境,规范摆放物品,增加室内照明。

5. 穿着宽松舒适的服装,保持鞋底防滑。

6.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预防骨折及术后再骨折的重要措施,如补充钙和鱼肝油、适当晒太阳等。

遵循以上防治措施,“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同样能够顺利康复。

(柳州市工人医院 韦玉环)

--> 2025-04-29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4582.html 1 揭开老年人髋部骨折的致命真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