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4月30日

儿童尿床怎么办

尿床,医学上称为“遗尿症”,是指5岁以上儿童在睡眠中不自主排尿的现象。许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尿床时感到困惑和无奈,甚至会误以为孩子是故意的。然而,尿床并非孩子的过错,而是一种需要家长关注和科学干预的健康问题。

儿童尿床的原因

儿童尿床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原因:

(一)生理因素

1. 膀胱容量小:部分儿童的膀胱容量相对较小,无法储存较多的尿液,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不自主地排尿。这种情况在儿童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膀胱容量通常会逐渐增大。

2. 睡眠过深:一些孩子睡眠较深,大脑对膀胱充盈的感知能力较弱,即使儿童的膀胱容量正常,也无法及时醒来排尿,从而导致尿床。

3.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抗利尿激素在夜间分泌增加,有助于减少尿液生成。如果孩子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夜间尿量增多,容易出现尿床。

(二)心理因素

1. 精神压力:家庭环境变化、学习压力大、与同伴发生冲突等都可能给孩子带来精神压力。当孩子处于紧张、焦虑或恐惧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出现尿床现象。例如,父母争吵、搬家、转学等事件都可能成为孩子尿床的诱因。

2. 情绪波动:儿童的情绪波动如愤怒、恐惧、兴奋等也可能导致尿床。一些孩子在参加完大型活动或经历情绪起伏后,晚上容易尿床。

(三)疾病因素

1. 泌尿系统感染:尿路感染会导致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孩子在睡眠中可能无法及时醒来排尿,从而出现尿床。此外,尿路感染还可能刺激膀胱,使其容量变小,进一步加重尿床情况。

2. 神经系统疾病:如脊髓病变、脑瘫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神经对膀胱的控制,导致尿床。

3.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尿液中糖分增加,尿量增多。如果孩子患有糖尿病,夜间尿量显著增加,容易出现尿床。

儿童尿床的处理方法

(一)心理支持

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支持,避免责骂和惩罚。尿床不是孩子的过错,责骂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问题更加严重。家长可以和孩子耐心地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增强自信心。

(二)生活习惯调整

1. 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鼓励孩子白天多喝水,每隔2小时至3小时主动排尿一次,以训练膀胱的容量和控制能力。晚上睡前尽量减少饮水量,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茶等,因为咖啡因具有利尿作用,会增加尿量。

2. 睡前排尿:养成孩子睡前排尿的习惯,即使没有尿意也要尝试排尿,以减少膀胱的负担。

3. 使用闹钟提醒:对于睡眠较深的孩子,可以使用闹钟在夜间设定1次至2次提醒孩子起床排尿。闹钟的声音可以逐渐调小,让孩子逐步适应在睡眠中醒来排尿。

(三)医学干预

1.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尿床较为频繁且影响生活质量的孩子,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例如,抗利尿激素类药物可以减少夜间尿量,缓解尿床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可以增加膀胱容量,减少膀胱的过度活动。

2. 行为疗法:包括膀胱训练和尿床报警器疗法。膀胱训练是通过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容量,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尿床报警器是一种在孩子开始排尿时发出声音或震动的装置,可以唤醒孩子起床排尿。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孩子将逐渐学会在膀胱充盈时醒来排尿。

(四)及时就医

如果孩子尿床情况持续存在,尤其是伴有其他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体重下降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以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尿常规检查、尿培养、血液检查、B超检查等,以明确尿床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儿童尿床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并非无法解决。家长应正确认识尿床的原因,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医学干预,帮助孩子克服尿床的困扰。同时,及时就医,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陈柳娟)

--> 2025-04-30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4652.html 1 儿童尿床怎么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