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众多新手爸妈而言,当心爱的小天使降临人世,内心充满了喜悦与憧憬。然而,若宝宝因早产、低体重或病情需要,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面对医生提及的PICC,许多家长或许知之甚少,心中难免涌现诸多疑虑与不安。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新生儿PICC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PICC
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部位等)穿刺,将一根细长的、柔软的导管沿着血管送入靠近心脏的大静脉的技术。对于新生儿来说,这根导管的材质特殊,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能在血管内长期留置,为宝宝建立起一条安全、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
PICC能够为早产儿特别是极低、超低体重儿提供中长期的静脉治疗通道,大大提高治疗效率及急危重患儿的存活率,对危重新生儿救治有着重要意义。PICC技术难度大,需要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新生儿救治的一项核心技术,堪称早产儿的“生命线”。
新生儿需要PICC的原因
1. 长期输液需求
新生儿因早产、低体重、感染或先天性疾病等,可能需要长期(持续数周至数月)静脉输液,频繁的外周静脉穿刺会增加痛苦和血管损伤风险。PICC能减少穿刺次数,减轻痛苦,并保护外周血管。
2. 特殊药物输注
治疗新生儿疾病的药物,如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药物和抗生素、化疗药物,对外周血管刺激性大。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可能引起血管收缩、痉挛,甚至内膜损伤、坏死。PICC导管尖端位于中心静脉,此处血流量大,能迅速稀释药物,减少对血管的刺激,确保治疗顺利。
PICC的操作过程是否安全
在新生儿身上进行PICC置管是一项专业且严谨的操作,整个过程由经过专业培训、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完成。操作前,医生会对宝宝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选择最合适的穿刺部位和导管型号。同时,会使用超声引导技术,精准定位血管,大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降低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风险。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会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最大程度减少感染的发生。而且,整个操作是在宝宝安静、舒适的状态下进行的,会采取适当的镇静措施,让宝宝不会感到痛苦。
PICC置管后的护理要点
1. 观察穿刺部位
家长和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PICC导管的固定情况,看导管是否有移位、扭曲、打折等现象;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等异常表现;观察宝宝的手臂有无肿胀、疼痛等不适。如果发现任何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 保持清洁
医护人员会定期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一般每周更换1次至2次。家长要协助保持宝宝置管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沾水,防止感染。如果宝宝出汗较多或敷料被污染,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
3. 避免过度活动
PICC导管需保持相对固定,但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宝宝置管侧手臂过度活动,如伸展、弯曲、用力抓握等,以防导管移位或脱出。同时,要防止宝宝拉扯导管,避免意外发生。
4. 定期维护
PICC导管需定期冲管封管以保持通畅。医护人员会定期用肝素盐水等进行操作。家长应配合确保宝宝按时维护。
常见疑问解答
1. PICC可以留置多久?
PICC导管的留置时间因宝宝的个体情况和治疗需要而异,一般可以留置数周甚至数月。在留置期间,只要导管维护得当,没有出现并发症,就可以继续使用。当宝宝的治疗结束,不再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时,医护人员会根据情况适时拔除导管。
2. PICC会影响宝宝发育吗?
PICC导管材质柔软,对血管和周围组织的刺激性较小。在正确使用和维护的情况下,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医护人员会密切观察宝宝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宝宝的健康。
新生儿科PICC技术为宝宝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家长们掌握这些知识后,能够更有效地配合医护人员,共同守护宝宝的健康。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涂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