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宋美玲
初夏的龙城气温逐步升高,记者从我市医疗机构了解到,一种因与虫子接触引起的疾病——隐翅虫皮炎进入高发期。如何预防这一疾病?近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高峰期每月接诊上百例
患处现红斑有灼烧感
“最近接诊了不少这样的病例,很多患者到皮肤科就诊后才知道自己患上了隐翅虫皮炎。”市工人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黎华丽告诉记者,4月27日,53岁的罗女士因左侧大腿处出现红斑前来就诊。罗女士讲述了症状,红斑处又疼又痒,像被火烧过一样,但除此之外身体没有其他不适,不知是什么疾病。黎华丽仔细检查后发现,罗女士皮肤患处有脓包,并出现糜烂症状,周围还有点状分布的红斑。黎华丽根据接诊经验判断,罗女士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和隐翅虫“亲密接触”,从而患上了隐翅虫皮炎。
黎华丽介绍,隐翅虫皮炎与常见的疱疹类皮肤病症状有明显区别。隐翅虫皮炎的红斑大多呈点状或线状分布,红斑上有脓毒,患者会感到患处发烫,也就是灼烧感。春夏季气温升高时,人们衣着单薄,露出的皮肤面积增多,隐翅虫皮炎也进入高发期。
“4月以来,皮肤科门诊已接诊近20例隐翅虫皮炎病例,几乎每天都有该病例患者就诊。根据往年经验,7月至8月患者数将达到高峰。高峰期门诊每月能接诊100多例。患者大多是到户外游玩、露营的市民和伐木工等户外工作者。”黎华丽说。
隐翅虫有强酸性毒素
户外活动做好防虫措施
为什么和隐翅虫接触后就可能致病?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林业工程学院教师陈玉宝教授介绍,隐翅虫被称为“会飞的硫酸”,其身体内含有强酸性毒素,若其跌落、停歇在人体上,被拍打、挤压或叮咬人的皮肤时,都会释放酸性毒液,从而引起皮炎。
陈玉宝说,作为经常到野外进行采集观察的工作者,他时常与隐翅虫不期而遇,在防虫方面也有一些心得和妙招。他建议,在户外游玩或工作时应尽量穿着袖口、裤管束紧的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另外,涂抹驱蚊液对隐翅虫能起到一定的驱赶作用。
隐翅虫常栖息在有植物覆盖的潮湿处或白蚁巢内,还具有趋光性。因此,大家在户外游玩时,要避免在水沟、菜地、稻田、草地等隐翅虫经常出没的地方长时间逗留。野外露营时可在营地四周喷洒驱虫药,必要时使用蚊帐,熄灭灯光。
需要注意的是,若发现隐翅虫停留在皮肤上,可以将其吹走或轻轻抖落,切勿用力拍打隐翅虫,以免其释放毒液,给皮肤造成严重损伤。
与毒液接触后应立即冲洗
外出可带上皮肤病药物
黎华丽提醒,如果皮肤已经与隐翅虫的毒液接触,可以立即用清水冲洗以稀释毒液,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肥皂水或生理盐水冲洗,更好地中和酸性毒液。冲洗后可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炉甘石洗剂等常见的皮肤病药物涂抹患处,也可配合口服氯雷他定等常见的抗过敏药物。建议市民在户外游玩或工作前,提前准备好此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隐翅虫皮炎治愈后一般不会留疤,部分患者的患处皮肤会有色素沉着。”黎华丽说,隐翅虫皮炎轻症患者大多在对症用药后可治愈,但隐翅虫皮炎也可能出现重症病例,“此前门诊接诊过一名重症患者,因皮肤大面积被隐翅虫毒液灼伤,体内累积的毒素较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发烧等症状,需要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