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观念常将高尿酸血症、痛风与中老年群体联系起来。然而,近期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这些代谢性疾病的发病年龄正趋于年轻化,不少青少年因不良生活习惯而成为高尿酸血症人群。若未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长期高尿酸血症会诱发痛风性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肾功能损害等。青少年该如何科学预防高尿酸血症呢?本文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临床病例
以一名14岁的中学生小文为例,其体检结果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在其母亲陪同下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医师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小文目前无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平日饮食偏好炸鸡、汉堡、碳酸饮料,每日摄入1瓶至2瓶含糖饮料,而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寒假期间,小明每日长时间久坐打游戏,几乎无体育活动,近一年内体重增加约5kg。体检显示小文身高165cm,体重70kg,腹围88cm,BMI 25.7kg/m2,属于超重体型。关节检查未见红肿压痛,活动自如。血压130/85mmHg,略高。针对小明的情况,张医师为其开具了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血尿酸:480umol/L(参考值:≤420umol/L),肝、肾功能正常。
尿常规:尿pH 5.0(偏酸性),尿蛋白阴性,尿糖阴性。空腹血糖6.3 mmol/L,总胆固醇5.6mmol/L偏高,甘油三酯2.1mmol/L偏高。
腹部超声:轻度脂肪肝。
初步诊断为:1.原发性高尿酸血症。2.代谢综合征(肥胖+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空腹血糖受损)。3.脂肪肝。
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原因分析
高尿酸血症主要是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导致血液中尿酸浓度超过正常范围(420μmol/L)。而青少年患者血尿酸的上升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1.长期摄入高嘌呤食物(如红肉、海鲜、动物内脏)、含糖饮料(奶茶、碳酸饮料)及高果糖加工食品(果汁、甜点),导致尿酸合成增加。
2.缺乏体育锻炼:久坐不动、沉迷电子设备,新陈代谢减缓,肥胖风险增加(肥胖者尿酸排泄能力下降)。
3.熬夜与压力:睡眠不足或长期焦虑会扰乱内分泌,影响尿酸代谢。
4.遗传倾向:部分青少年因家族遗传存在尿酸代谢酶缺陷,需特别注意。
青少年高尿酸血症的预防策略
1.饮食结构调整
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动物内脏(肝、脑、肾)、浓肉汤、沙丁鱼、凤尾鱼等嘌呤含量极高,需要减少摄入;红肉(牛羊肉)可适量食用,建议每周不超过500克。
少喝含糖饮料:果糖会抑制尿酸排泄,一瓶500ml含糖饮料可使尿酸升高30μmol/L。建议以白开水、淡茶或无糖苏打水替代。
增加促排尿酸食物摄入:多饮温开水(每日2000ml左右)及低脂乳制品(纯牛奶、酸奶),多吃新鲜蔬菜(绿叶蔬菜、冬瓜、黄瓜、芹菜)及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橙子、猕猴桃),适量食用豆制品等。
2.适度运动
每周进行3次至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每次30分钟,每周1次至2次抗阻力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促进代谢。
3.规律作息
避免熬夜:保证每天8小时的睡眠时间。
限制饮酒:酒精(尤其是啤酒)会显著升高尿酸,诱发痛风,青少年应严格避免。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血尿酸水平检测,有家族病史者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
4.心理状态的调节
学业压力可能引发内分泌紊乱,可通过运动、冥想、兴趣活动释放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支持。
给家长的建议
孩子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关节突然红肿热痛,体检发现尿酸值持续偏高(即使无关节痛)。
青少年的生活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家庭环境影响,家长应发挥示范作用,减少食用油炸食品、外卖,增加全谷物和蔬菜的比例。组织家庭运动日,替代“宅家玩手机”的休闲方式。关注孩子体重,若体重超标(BMI≥24kg/m2),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减重。
高尿酸血症作为一种代谢病,其预防关键在于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从小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预防胜于治疗!
(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