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甲状腺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我们又该如何科学认识和应对它呢?
甲状腺癌的概述
甲状腺形似蝴蝶,位于颈部喉结下前方,体积虽小,却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与降钙素调节新陈代谢,作用关键。甲状腺癌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或滤泡旁上皮细胞,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其发病率在实体恶性肿瘤里增速居前列。
甲状腺癌的症状
1.早期症状隐匿:甲状腺癌早期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仅表现为甲状腺肿块致脖子增粗。少数并发甲亢者,会有心率快、面红、突眼等症状,易被忽略。
2.晚期症状多样:肿瘤增大压迫邻近组织,甲状腺肿块更突出,还会出现声音嘶哑、呛咳、吞咽困难,皮肤粗糙,女性月经不调。癌细胞远处转移,到肺会引起咳嗽、胸痛、呼吸障碍,至骨则会有骨痛。
甲状腺癌的病因
虽然甲状腺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电离辐射:长期暴露于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癌的重要诱因。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周边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骤升。从事放疗的医务工作者若防护不当,患癌风险也会增加。
2.遗传因素:甲状腺癌有遗传倾向。直系长辈患甲状腺癌,其子女、孙辈患病概率高于常人,有家族病史者需格外警惕。
3.碘摄入异常: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关键原料。碘摄入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影响甲状腺健康。长期高碘饮食或生活在缺碘地区,均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4.其他因素:不健康生活方式,如作息紊乱、压力大、长期熬夜、饮食不均衡、肥胖、缺乏运动等,会降低身体免疫力,为甲状腺癌发生创造条件。
甲状腺癌的检查方法
1.影像学检查
颈部彩超:是筛查甲状腺癌的重要方式,能清晰呈现甲状腺结节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辅助医生初步判断结节良恶性。建议一般人群每年做一次彩超,高危人群可适当增加检查频率。
CT或MRI检查:当彩超发现可疑病变,CT或MRI能更清晰显示甲状腺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以及有无淋巴结转移,为治疗方案制订提供关键依据。
2.实验室检查
甲状腺激素检测:检测血液中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4(FT4)、游离T3(FT3)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了解甲状腺功能。所有甲状腺结节患者,尤其是高度疑似或确诊甲状腺癌患者,均需检测血清TSH水平。
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检测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抗体,有助于判断是否存在此类疾病,辅助甲状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检测甲状腺球蛋白(Tg)、降钙素(Ct)和癌胚抗原(CEA)等肿瘤标志物,对甲状腺癌诊断、监测术后复发和转移意义重大。
3.穿刺活检
对于高度怀疑甲状腺癌的结节,细针穿刺活检是明确诊断的 “金标准”。通过穿刺获取结节组织细胞进行病理检查,能准确判断结节性质。
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除未分化癌外,手术是甲状腺癌主要治疗手段。医生会依据肿瘤大小、位置、病理类型及转移状况,切除病变甲状腺与部分周边正常组织,必要时清扫淋巴结,以达到根治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尤为关键。
2.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适用于甲状腺多发癌或淋巴结转移多的患者,对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疗效良好。治疗前一般需先全切或次全切甲状腺,借助β射线破坏残留甲状腺组织与癌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风险。
3.高能射线:外放射针对无手术机会的未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利用高能射线照射肿瘤,杀灭癌细胞,以此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4.甲状腺激素药物:甲状腺分化癌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良好。患者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药物,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抑制甲状腺组织增生与分化较好的癌细胞,降低复发风险,期间需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并调整药量。
5.化疗:化疗对甲状腺癌效果相对较差,主要用于分化差或未分化癌术后辅助,以及无法手术、有远处转移或术后病情恶化的姑息治疗。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预防甲状腺癌,需多管齐下。一般人群每年查甲状腺彩超一次,高危人群每6个月查一次。减少电离辐射接触,规范防护。碘摄入适量,依情况补碘。同时,保持情绪稳定,规律作息、运动、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全方位维护甲状腺健康。
尽管甲状腺癌发病率有所上升,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降低甲状腺癌的危害,守护我们的健康。
(柳州市工人医院核医学科 刘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