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痛风的患病率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痛风患者不仅关节疼痛剧烈,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多数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了解不足,疏于自我管理,致使疾病迁延反复,因此,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自我管理方式主要包括饮食、运动、用药等。
调整饮食
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是诱发痛风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 避免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鲜、肉汤等,在体内代谢后会产生大量尿酸,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鸡鸭肉、猪肉、牛肉、羊肉、鱼肉等肉类都含有较多的嘌呤,需要控制摄入量,每天摄入肉类控制在100克至150克较合适。
鸡蛋和牛奶含嘌呤少,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每天可以吃1个鸡蛋黄,鸡蛋白的量可以根据自己身体需要摄入。牛奶每天可以摄入250毫升至300毫升。
2. 摄入新鲜蔬菜和水果
维生素、植物化学物等营养成分可促进肾脏尿酸排泄,有助于降低尿酸。新鲜蔬菜、水果(如富含维生素C的橙子、苹果等)、植物性饮料(如黑咖啡、茶)和草本植物(如薏苡仁、益智仁)等含有丰富的植物化学物,如生物碱类、酚酸、黄酮类、芪类及苷类等,在降低血尿酸水平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有助于改善高尿酸血症,降低痛风发作风险。建议每天的蔬菜摄入量不少于500克。
3. 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在心、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应当足量饮水,建议每天饮水量为2000毫升至3000毫升。同时尽量维持每天尿量大于2000毫升,以利于尿酸排出。
饮酒会增加患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风险。因为酒精的代谢会影响嘌呤的释放并促使尿酸生成增加,酒精还会导致血清乳酸升高,从而减少尿酸排泄。部分酒类还含有嘌呤,黄酒的嘌呤含量较高,其次是啤酒。平时可以喝无糖苏打水,或每天吃点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避免形成尿酸结石。
保持健康体重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高尿酸血症人群发生痛风的风险,减轻体重可显著降低血尿酸水平。超重、肥胖的高尿酸血症与痛风人群应通过控制热量摄入和规律运动,必要时通过减重药物治疗,来达到减轻体重的目的。成人正常的体重指数(BMI)保持在18.5至24之间,对减少痛风发作非常有帮助。
适量运动
坚持运动是有效防治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措施之一。应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项目,可以低、中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过渡至中等强度,避免过量运动。有氧运动以每周四五次、每次30分钟至60分钟为宜,可选择对关节冲击力小或无的慢跑、走路、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游泳等,并适量进行力量和柔韧性练习。运动期间或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疼痛发作期)应减少或避免运动。
规律作息,注意保暖
作息不规律会导致疲劳感进一步加重,从而促使机体代谢产物堆积和内环境变化,进而增加痛风风险。保持规律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各器官的正常代谢,包括肾脏对尿酸的排泄功能。另外,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精神紧张和压力过大,因为情绪波动也可能影响身体的代谢功能。
痛风性关节炎遇冷容易发作,在冷热交替的换季时期要注意保暖,夏季注意空调温度不要过低。
规范用药
痛风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并定期复查尿酸水平,根据尿酸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要注意的是,所有降尿酸药物都要按疗程服用,不能随意停药,以免尿酸水平波动过大。在服用药物期间,要保证足量饮水。在痛风发作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碱、双氯芬酸钠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
(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郑杨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