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境蓬(香港中文大学在读博士)
不久前,我无意间在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柳州晚报小记者团成立20周年征文的消息,掐指一算,自己加入晚报小记者团已是16年前的事情了。作为一名资深小记者,我也来“老夫聊发少年狂”,回忆一下我成为晚报小记者的点点滴滴。
加入晚报小记者团是2009年的事。当年的小记者证,还被我放在家中的某个地方。记得加入晚报小记者团是一个很偶然的契机,我爸爸在晚报上看到晚报小记者培训消息,便叫我去参加。获得小记者证的那一刻,我抑制不住雀跃的心情:我是一名小记者了!
尽管时隔多年,犹记得成为小记者之后,我看待校园和校园里发生的事情的角度,都有了变化。我时刻留心着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把“小记者”这个身份认同刻入了心里,以客观真实的视角去看待和理解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只要是学校里发生了值得思考的事件和活动,我都会把它们记录下来,并和当事人接触,了解具体情况,只为了完成一篇好的稿件。
多年后,我仍记得11岁的我即使不午休,也要在教室里完成一篇稿件的时光,那一种疲惫却让人激动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实了我的童年。更让人忐忑而兴奋的,是从投稿到等待,再到某一天在晚报的小记者版上看到自己的文章发表,那种延迟满足的快乐,更让年幼的我从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之后就是稿费的领取,当初我总让外公替我去领,还会把稿费捐到小记者爱心基金,这也让我明白了“童年的第一桶金”和捐献爱心的意义所在。
然而,幸运并不总是一直眷顾我。有时候,我没有好的写作题材,亦或是自己和家里人忘记关注小记者版,迟迟没有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文章刊登,便会有些失落。但我总告诉自己:下次一定能写出更好的文章!并以此激励着自己一直写下去。无论刊登与否,我总是以积极的心态继续我的小记者写作之旅,这种心态对后来的我而言受益匪浅。
进入初中,学业压力增大,但我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小记者身份,一直努力捕捉着校园生活中的新闻。而与小记者相关的、有趣而巧合的事情也在发生。因为我后知后觉地发现,好几个初中同班同学和我竟是同一届小记者,这真是一种缘分!此外,班上还有一些文章时常见报的知名小记者,我对他们“未见其人,先知其名”。有这些优秀的同学与我同窗,更激励了我努力提高文字水平。
说到认识班上其他的小记者,得益于初中的班主任,她在我们班上成立了“小记者团”,吸引了班上许多同学加入。这样一来,小记者团的队伍更加壮大了。我们共同参加了柳州晚报小记者团的许多活动,比如报纸义卖、小记者周年庆典、学习经验交流会……这些活动是我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记忆。而我的投稿类型也从新闻报道,再到散文、诗歌,不断拓展和丰富。
写到最后,祝愿柳州晚报小记者团越办越好,我们一起携手走入下一个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