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科门诊,每天都会有家长因为宝宝吐奶带着孩子来检查,尤其是天气变化大的时候,家长更是担心宝宝是不是感冒了。
明明(化名)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一周吃奶后经常吐奶,不分白天黑夜,有一次大量吐奶,吓得宝爸宝妈担心不已,赶紧带他来检查。
相信每一位新手爸妈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里,很多婴儿一天可能会有几次吐奶的现象。其实,吐奶对于婴儿来说是正常情况,并不是很严重的医学问题,对婴儿的成长几乎没有影响,就是需要多给婴儿换几次衣服。
一、宝宝吐奶的原因
1. 生理性原因:新生儿和小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贲门松,幽门紧,胃容量小,尤其是刚出生的宝宝,胃又缺乏弹性,所以当宝宝吃得快、吃得多或有外在压力的时候,就容易出现溢奶或吐奶。
2. 病理性原因:感冒、细菌感染、便秘、幽门狭窄、食管闭锁、肠闭锁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巨结肠等,都会造成宝宝异常吐奶。
病理性原因常分为:
(1)内科性呕吐:占80%~90%,包括咽下羊水、服用药物等致胃肠黏膜受刺激,胃肠道功能失调如幽门痉挛、便秘等,肠道内及肠道外感染,颅内疾病如缺氧、颅内高压等,电解质紊乱,功能性肠梗阻,及先天性代谢性疾病如高氨血症、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内科疾病引起的呕吐临床表现为以呕吐奶汁及咖啡样物为主,呕吐物不含胆汁或粪便成分,无肠梗阻表现,常伴有消化道以外的表现,如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心动过速等,腹部X线无异常,常需结合病史来综合判断。
(2)外科性呕吐:从发生的频次可分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胃扭转或穿孔,食管闭锁,肠狭窄或闭锁,巨结肠,直肠肛门闭锁,肠旋转不良,肠套叠等。外科疾病引起的呕吐以呕吐胆汁或粪便成分为主,多为喷射状,呕吐量大,有明显肠梗阻表现,反复呕吐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腹部X线及胃肠造影可发现各种消化道病变的特征。
3. 喂养、护理不当:喂奶姿势不当、喂奶过快、奶量过多或两餐间隔时间太短,喂奶时翻动小儿过多;以奶瓶喂食时,奶嘴的洞口过大,造成奶汁流出过快,来不及吞咽等等,都会导致宝宝吐奶。当宝宝在6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胃肠功能发育也比较成熟,吐奶的次数也就明显减少了。
新生儿经常吐奶,妈妈们一定要分辨是生理原因、病理原因还是自己喂养不当的原因,从而决定如何解决宝宝吐奶的烦恼。正常情况下的吐奶,家长不用担心,只要宝宝体重增加正常、精神状态好就行了。
二、新生儿吐奶的处理方法
1. 45度斜抱婴儿。尽量把宝宝抱起来喂奶,让宝宝身体呈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这样奶水会更自然地流入,减少吐奶的概率。
2. 帮宝宝拍嗝。打嗝可以帮助宝宝把吸进胃里的空气排出来,宝宝吃奶后打嗝会有效减少吐奶现象。可以把宝宝竖抱起靠在肩上,轻轻拍打后背。
3. 吃奶后适当侧卧。不少妈妈在给宝宝喂奶后,很快就把宝宝放到床上,而突然换姿势会导致宝宝吐奶厉害。应该让宝宝先侧卧一下,然后再慢慢改为仰卧。
4. 莫让宝宝吃太急。奶嘴过大或者宝宝太饿都会让宝宝吃得太急,从而导致吐奶严重。因此家长要注意给宝宝选择大小适当的奶嘴,还要注意喂奶量和喂奶的间隔时间。
5. 如果有上述情况发生,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防止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及时到医院就诊。请医生帮宝宝清除口鼻腔分泌物,确定无问题后尚需进一步观察宝宝的呼吸、面色情况等,以确保无误。
三、温馨提示
1. 大多数婴儿在6个月以后或在会坐以后,就不再吐奶了。
2. 如果宝宝吐出的奶含细小血丝,爸妈先不应惊慌。如果是母乳喂养,那婴儿吐出的多半是妈妈的血,而不是婴儿的。在喂养宝宝初期,妈妈的乳头通常会有伤口,当伤口恢复后,这种现象就会消失。少数婴儿也会因为呕吐用力过猛导致食管末端的毛细血管破裂,但这也会很快痊愈。如果以上这些原因排除后,吐血现象仍继续,要及时就医。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新生儿科 施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