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6月13日

“我烧制的不是产品而是作品”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覃晴使用小柴窑烧制陶器受欢迎

覃晴在清理垫泥坯烧制用的垫板。

覃晴往窑内添加木炭。

给壶盖涂防陶器粘连的涂料。

将要烧制的物件放到窑内。

覃晴展示他烧制的陶器作品。

○○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昨日,在柳城县凤山镇对河村塘进屯的一栋农家院落内,覃晴正在忙碌地准备烧制6月的第一窑陶器。与通过大型龙窑烧制大批量陶器不同的是,他使用的是小型柴窑,每窑只出二三十个陶器,尽管数量不多,但每个陶器都与众不同。难怪覃晴说,“我烧制的不是产品而是作品”。也正因如此,他烧制的各种极其特色的陶器深受欢迎。

覃晴是柳城龙窑陶器烧制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8年前,他开始学习龙窑柴烧陶器,师从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城龙窑陶器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蒋太华。目前他主要通过小柴窑烧制陶器。

记者看到,覃晴用于烧制陶器的是一个长约1.5米、宽约1.1米、高约1.2米的小柴窑。覃晴说,这个小柴窑是江西景德镇的一位朋友帮他制作的。

“现在市面上很多茶具都是通过气窑或电窑烧制的,看起来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覃晴说,小柴窑的燃料主要是木炭或生物燃料颗粒,烧制的陶器呈现出来的都是自然形态,甚至可以看到火的痕迹,“同一个陶器,面对火和背对火的一面,呈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效果。”

当天,覃晴准备烧制小茶壶、杯子和葫芦等。覃晴说,这些物件的泥坯,有些是他亲手制作的,有些则是委托景德镇的同行和同学代工的。他认为烧制比制作更需要功夫。因为烧制考验的是对火候的把控,“术业有专攻,我现在主要在烧制上努力。”

至于为何会选择小柴窑?覃晴说,大窑通常需要连续烧几天几夜,人力成本高,需要几个人不间断地添柴加火,而且大窑烧的器物多,对于窑温的把控不容一丝差错,一旦失误,损失会相当惨重,这就是古代“一窑生一窑死”说法的来历。

相对于大窑,小柴窑更灵活,一般烧6小时至8小时即可停火,一个人就可以轻松烧成。此外,还可以尝试高温烧制,烧出草木灰的自然效果(1250℃—1300℃),在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出精品。

覃晴说,他现在不追求数量,只追求质量。一个月烧三四窑,每窑烧二三十个陶器,一个月烧制100件左右。根据市场需要,烧制的主要以茶具和摆件为主,因为敢于尝试高温烧制,所以常有意外的收获,烧制出来的陶器会呈现天然的艺术性,更受消费者喜欢。

此外,他还到各地陶瓷产区和同行交流,区内到过钦州、北流等地,区外到过江西景德镇、江西吉州、广东佛山、云南建水、贵州牙舟等地,通过学习和借鉴,提升自身的烧制水平。

“工业产品千篇一律,传统手工作品才有灵魂。”覃晴说,为了更好地传承柳城龙窑陶器烧制技艺,他参加了“非遗进校园”活动,在柳州胜利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

--> 2025-06-13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覃晴使用小柴窑烧制陶器受欢迎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7237.html 1 “我烧制的不是产品而是作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