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李书厚
李女士花费50多万元,在柳州乐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开发的“乐城·生鲜市场”购买了一个摊位和一个铺面的使用权,原以为可以每个月坐等收益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投资近4年竟未收到一分钱的租金。如今整个市场已关闭1年多,使像她这样的众多业主蒙受损失。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走访调查。
1
投资近4年毫无收益
“我是贷款买的摊位和铺面,现在每个月都要还贷款。”6月9日,市民李女士说,2021年9月,她接到业务员推销“乐城·生鲜市场”摊位和铺面的电话。业务员称,摊位和铺面都是带租约的,购买了就能拿到租金,然后用租金还贷款,还能有赚头。她信以为真,就用房子抵押向银行贷款,购买了一个摊位和一个铺面,共花费50多万元。
然而,“乐城·生鲜市场”在开业1年多后,于2024年春节前因为消防不过关等原因被关闭,直至今天,已关闭1年多仍未能开门营业。李女士担心再这样下去,投资的50多万元会打水漂。
6月9日,记者来到“乐城·生鲜市场”,发现市场的招牌虽然还在,但市场的各个出口都被封了起来,透过门缝可以看到整个市场内落满了灰尘,门上还贴着城管部门送达的行政处罚及听证告知书和行政决定履行催告书。
今年2月19日,城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向柳州乐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送达的行政决定履行催告书显示:2024年10月21日,城中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向柳州乐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送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要求该公司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改正违法行为,对建设工程组织竣工验收,并缴纳罚款173250元。
行政处罚及听证告知书显示,柳州乐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被处罚的原因是“涉嫌建设工程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然而,该公司至今都未对市场进行整改,也未缴纳罚款。
记者通过“企查查”App查询到,柳州乐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已被市场监管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此外,柳州乐城市场管理有限公司以及该公司法定代表人方云×还被法院限制高消费。
记者了解到,目前有部分购买摊位使用权的投资者,正通过法院诉讼维护自身权益。
2
第三方推送“养老理财商铺”广告
“连老人的养老钱都不放过。”近段时间,李女士在某短视频平台刷视频时,经常刷到销售摊位的广告,号称购买的是“养老理财商铺”。已经有过一次投资农贸生鲜市场摊位失败经历的她就此提醒大家,购买摊位使用权时一定要谨慎。
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也多次刷到了类似推销摊位的广告,很多是“带租约”出售。不过,广告并未注明市场的具体位置,只让浏览者留下电话。
李女士说,这些广告都是第三方推送的,如网友留下电话,对方就会将电话转给摊位使用权出售方。
记者调查发现,市民购买市场摊位使用权的期限并没有一个标准,有30多年的,也有40年的。
广西万恒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阳萍指出,根据我国土地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商业地块的使用权期限为40年,但市民所购使用权的摊位是否属于商业用地属性,以及剩余土地使用权年限,均需根据实际登记为准。她提醒市民,切勿轻信“买断”之类的承诺,购买前务必确认摊位所在区域的土地使用权登记情况,及使用权出售方的资质。签订合同前要确保条款权责明晰,最大限度保障自身权益。
3
律师:警惕“售后返租”投资模式
肖阳萍表示,打着“售后返租”旗号,以高额回报作为诱饵,引诱市民投资摊位或商铺,这背后暗藏风险。
农贸市场销售方在销售摊位使用权过程中,以虚假信息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造成投资者基于错误认知而支付款项,在收取投资者款项后通过注销公司等方式携款潜逃的,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农贸市场销售方涉嫌诈骗,受侵害投资者可带上相关证据材料到公安机关报案维权。
如果农贸市场销售方在销售摊位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夸大宣传或不实承诺,投资者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其虚假宣传、不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同时根据我国《民法典》第148条相关规定,此行为还可能涉嫌欺诈。
她提醒市民,对“售后返租”的投资模式,尤其是高回报承诺的投资要保持高度警惕。购买前要实地考察,充分了解商铺开发商、运营商的经营实力和历史项目经营情况再考虑购买,不要轻信宣传。在签订合同时,应看清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返租金额、期限、支付方式、违约责任、解除合同等重要条款。切勿不了解情况就签订模糊不清或存在明显不公平条款的合同,否则后期维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