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颈动脉彩超检查在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存在颈动脉斑块,因此心生疑虑:颈动脉斑块会不会脱落?是否对身体有危害?该如何预防和治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不痛不痒”却潜藏风险的健康隐患——颈动脉斑块。
一、颈动脉斑块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颈动脉斑块主要是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是指颈动脉内层的胆固醇、钙盐、纤维蛋白等物质在血管壁内聚集,逐渐形成一种病变,导致动脉血管壁变厚、血管变硬,从而引起血管狭窄或阻塞。
颈动脉形成的危险因素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无法改变、不可控的因素,主要包括家族遗传史(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性别(男性风险略高于女性,但女性绝经后风险上升)、环境等因素。另一种是可以控制、改变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高脂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吸烟(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糖损害血管内皮)、肥胖、缺乏运动、不健康饮食(高脂肪、高盐、高糖等饮食)。
二、为何需要关注颈动脉斑块
关注颈动脉斑块的原因在于,它可能引发颈动脉狭窄、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等严重后果。随着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会导致血管腔变窄,影响大脑的血流和供氧。当狭窄程度严重时,大脑可能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尤其是在需要增加供血时(如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颈动脉斑块都会导致严重狭窄,一些不稳定的斑块(也称软斑,富含脂质核心)和纤维帽薄的斑块更容易发生破裂。一旦斑块破裂,内容物暴露在血液中,会迅速触发凝血机制,形成血栓并导致该处颈动脉完全闭塞,引起其供血区域的大面积脑梗死,或者栓子脱落随血流冲入大脑远端更细小的动脉,造成脑栓塞,引发相应区域的脑梗死。这是更常见且更危险的风险。
大多数情况下,颈动脉斑块并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都是在常规体检时通过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时发现的,且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和增长。当颈动脉斑块逐渐增大引起颈动脉狭窄加重时,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的临床表现:
1. 脑部缺血症状:比如头晕(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
2. 眼部的缺血症状:比如视力下降、偏盲、黑朦等。
3. 颈动脉斑块可以直接造成颈动脉狭窄闭塞,并可能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等情况。
三、颈动脉斑块的科学防治
颈动脉斑块的治疗目标,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等方式来稳定斑块,防止其增长和破裂,从而大大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需根据斑块大小和狭窄程度来决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首先,积极控制危险因素。严格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保持血压、血糖稳定,控制血脂水平。通过长期严格控制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核心的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对脂质核心较大、密度较低的软斑块效果比较明显。
其次是生活方式干预。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规律运动,坚持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跑)。
在药物治疗方面,应根据动脉狭窄程度、症状等情况进行个体化药物治疗,其中他汀类的降脂药物是基石,必要时联用其他类降脂药物;同时经医生评估获益及风险后,可以选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比如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形成。
大多数颈动脉狭窄患者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当狭窄严重到一定程度、影响大脑正常血液供应,或者根据个体化情况(如症状、斑块稳定性)等进行综合评估后,才决定是否介入手术。
如果您在体检中发现了颈动脉斑块,或者有相关的症状,请不要担心,及时到医院的神经内科等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斑块情况、狭窄程度、症状、全身状况、危险因素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早发现、早干预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柳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 周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