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02日

练功券“出圈”藏隐忧

——由街头捡到“10万元巨款”引发的思考

○○全媒体记者 帅君

6月23日晚,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在河堤清淤时发现了10万元“巨款”,最终被证实为练功券。此事引发网友热议:本应在银行内部使用的教学工具——练功券,为何会流入普通市民手中?记者对此进行走访。

练功券流入市场频被捡到

2024年除夕,市民唐女士在八一路与连塘路交会处捡到一捆标注“壹拾万元整”的“钞票”,她立即报警。经警方追查,找到了这捆“钞票”的失主关先生。关先生坦言,这捆“钞票”是他花30元从网上购买的,目的是供家人练习点钞。无独有偶,今年6月23日晚,一名社区工作人员再次捡到类似的练功券。

记者注意到,涉事练功券印有“农业银行”字样。对此,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柳州分行工作人员迅速展开内部排查,确认银行内部练功券无丢失情况,初步推断此次流出的练功券是市民网购所得。

随后,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百元面额、10万元一捆的练功券售价为76元,部分商家甚至宣称销售行为“合法合规”。

教学工具随意丢弃有隐忧

市区一家商业银行负责人介绍,练功券是银行、金融机构及学校用于点钞培训、反假币宣传的专业教学工具。在银行内部的柜员技能锻炼、运营考试等场景中,练功券都是重要辅助工具。不过,银行内部使用的练功券从版本设计、纸质选材到印刷图案,均与网购版本存在显著差异,且管理严格,一般不会随意流出,仅在宣传活动等特定场合少量使用。

因此,练功券通过网购等非正规渠道流向市场,便埋下诸多隐患。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练功券通常印有“练功专用”“禁止流通”字样,且缺少国徽、中国人民银行行名等关键防伪要素,但因其外观与真钞相似,极易引发公众误解,甚至被不法分子利用。

售卖高仿练功券属于违法行为

“练功券不是假币,但违规使用同样违法。”市公安局城中分局中南派出所民警何亮提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制作、仿制、买卖人民币图样(含高度相似的练功钞),将面临没收违法所得及1万元至5万元罚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若故意将练功券作为货币使用,金额≥4000元涉嫌使用假币罪,可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金;金额≥5万元,最高将面临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论是商家用练功券“充门面”营造资金充裕假象,还是个人将其用于交易,或网络售卖高仿练功券,均属于违法行为。

警方呼吁,现实中,常有不法分子利用练功券实施诈骗,比如,以“低价兑换高面额钞票”为诱饵,用练功券冒充真币与受害人交易;或是在借贷、买卖中混入练功券蒙混过关。对此,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面对“超高收益”“低价换钞”等诱惑须保持警惕,切勿因贪小便宜落入陷阱;若收到可疑货币,可借助验钞机检测,或及时前往银行鉴定。

--> 2025-07-02 ——由街头捡到“10万元巨款”引发的思考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8369.html 1 练功券“出圈”藏隐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