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考试就拉肚子、喝冷饮就腹痛腹泻、一着急就突然肚痛且无法忍耐……这些情况有些人深有体会,但往往会认为只是自己肠胃不好,不予理会。殊不知,它们都可能归咎于肠易激综合征这一功能性肠病。
黄女士被这种情况困扰多年。每次喝了冷饮,甚至还没喝完肚子就开始痛,上完厕所后疼痛才能缓解,症状来得快去得也快;每日有3次至5次烂便或稀水样便,严重时可有10余次,还带有黏液。这种情况导致黄女士吃也吃不好,睡也睡不香,都有点抑郁了。实在没办法,黄女士到医院就诊,做了胃镜、肠镜、抽血、大便等检查,结果全都没有问题。医生告诉她,这是肠易激综合征,需要治疗,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黄女士这才放下心来。在医生的建议下,她积极寻找并去除诱发因素,配合药物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症状很快减轻了。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粪便性状改变为特征,但胃肠道本身不存在病变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1%~11%,患者以中青年(18岁至59岁)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但由于对疾病的认识不足,仅有25%的患者到医院就诊。
肠易激综合征的症状反复发作,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精神、饮食等因素常诱使其复发或加重。
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和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肠—脑互动异常的结果。
1. 内脏高敏感:内脏高敏感是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发病机制,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对刺激更加敏感,这也是导致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的主要原因。
2. 胃肠动力学异常:胃肠道运动增加表现为腹泻,减弱则表现为便秘。
3. 肠道感染:部分患者发病前有肠道感染,各种细菌、病毒感染均可引起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4. 精神心理因素: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常伴发焦虑、抑郁等表现,病情变化和患者情绪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5. 常见诱发因素:胃肠炎、食物不耐受、慢性应激、外科手术及某些药物等,是诱发或加重症状的主要因素。
肠易激综合征的早识别、早诊断
先自行初步鉴定:腹痛、腹胀、腹部不适反复发作,并具备以下任意2项或2项以上:①与排便相关;②伴有排便次数改变;③伴有粪便性状或外观改变。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标准。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必需的,但出现越多越支持诊断: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周少于3次或每天多于3次;②粪便性状异常:硬粪、糊样粪或水样粪;③排便费力;④排便急迫感、不尽感;⑤排出黏液;⑥腹胀。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龄大于40岁,出现便血或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夜间排便、贫血、腹部包块、腹水、发热、体重减轻、结直肠癌,或有IBD家族史等情况时,需要警惕其他肠道疾病,如恶性肿瘤、炎症性肠病等。
如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1. 一般治疗:首先要设法去除发生因素,其次要解除顾虑、树立信心,消除精神和心理上的障碍,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2. 药物治疗:可使用解痉药、止泻药、泻药和促动力药、抗抑郁药肠道微生态制剂等,根据个人情况,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
3. 心理和行为疗法:有的人症状严重而顽固,经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后无明显改善,应考虑予以心理行为治疗,包括心理治疗、认知疗法、催眠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
如何预防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
1. 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防止过劳,养成运动习惯,积极锻炼身体。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给肠道增加负担的食物。
3.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压力,培养兴趣爱好,必要时接受医学心理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多数患者目前对肠易激综合征还比较陌生,以为自己只是偶感不适,所以肠易激综合征的就诊率相当低。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轻心,早诊早治,肠易激综合征是可以治愈的。
(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赖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