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张威
“我们这个生活区只有两栋楼,算是一个‘袖珍’小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脱离单位管理后曾出现诸多乱象,在社区的帮助下,近年来我们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9日上午9时许,在鱼峰区驾鹤街道天山社区水南路一巷7号大院内,居民覃新玲向记者介绍起大院的变化。记者走访了解到,除该大院外,水南路84号、82号等老旧“袖珍”小区均有类似情况,在社区的帮助下实现了自管自治。
老旧小区大变样
记者走进水南路一巷7号大院,看到刚铺的沥青路面干净整洁,电动自行车及汽车有序停放在建设好的停车棚及车位上。近500平方米的大院面积不大,但是秩序井然。公共设施有太阳能路灯、监控设备等,居民楼里还配有手提式干粉灭火器。而在10多年前,刚脱离企业管理的大院却是另一番模样。
“脱离企业管理后,大院里的水泥地被车辆压坏,没有路灯、没有监控设备,夜间我们都不敢出门,小区治安也不太好。”居民刘先生说,从2007年起,天山社区开始实施帮扶,陆续给小区安装了路灯,购置了灭火器,还指导小区居民成立自管小组,对小区进行优化管理,如增设了电动自行车停车棚及充电桩、监控设备等。近年来,社区还积极帮助小区申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今年6月,该大院完成了路面修复及沥青铺设。
随后,记者又来到水南路84号及水南路82号等老旧“袖珍”小区了解情况。这两个小区仅有一两栋楼,原来都是单位的生活区。在单位改制后,小区脱离了管理,曾出现过不同程度的乱象。后经社区管理及使用“惠民资金”改造,小区的情况才有所改善。
住在水南路82号的居民韦女士说,感谢社区的帮助,让小区的环境得到了改善。
社区边帮扶边引导
天山社区副主任韦凌娜说,多年来,社区对这类楼栋不多、住户不多的老旧“袖珍”小区,采取边帮扶边引导的管理模式,即通过“惠民资金”的投入,帮助小区增加一些硬件设施,如路灯、灭火器、监控设备等,帮助小区聘请保洁员,保证小区的公共卫生,并且指导居民成立自管小组或业委会,实现小区自管自治。
水南路一巷7号大院的自管小组进行管理后,得到了居民的信任,收取了一定的费用,建起了电动自行车的停车棚和充电桩,并自行聘请保洁员。目前,该大院管理情况良好,小区环境舒适,秩序良好。
天山社区负责老旧小区改造的工作人员范毅敏说,依托近年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这些老旧“袖珍”小区增设了楼梯扶手、平整路面铺设沥青等,小区环境得到了提升。之后,社区将继续指导这些老旧小区自管自治,让居民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