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8日是世界地贫日,在广西,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为20%左右,也就是说,5个广西人中就有1人携带地贫基因。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因最早发现于地中海沿岸国家而得名。地贫是一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由于地贫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成分改变,引发慢性溶血和贫血。地贫分为a地贫和β地贫,a地贫又分为:静止型、轻型、中间型(血红蛋白H病)、重型(巴氏水肿胎),β地贫可分为:轻型、中间型、重型。
地贫可以治疗吗
目前尚无药物和成熟的基因治疗方法。因为它是基因缺失或突变导致的遗传性贫血,一般轻微贫血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但严重贫血会使人体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氧而致病。比如最常见的营养性缺铁性地贫,是由于人体内没有足够的铁元素,可能从食物中摄取不足,也可能失血导致铁丢失过多,使用铁剂或食用含铁量高的食物可以纠正。对于地贫基因携带者无需治疗,中重型地贫患者需要定期输血,或进行骨髓移植。
地贫的症状
1.静止型或轻型地贫:没有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需特殊治疗,但可能会将异常基因遗传给下一代。此类型地贫通常易被忽略,若未经检查,该类人群并不知道自己是地贫基因携带者。
2.中间型地贫:临床表现差异很大,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疲乏无力、肝脾肿大以及轻度黄疸等症状,严重者需要定期输血和排铁治疗。感冒发热等应激状态或服用一些药物后,会诱发急性溶血而加重贫血,甚至发生溶血,危及生命。
3.重型地贫:重型a地贫胎儿多在孕晚期出现水肿综合征,超声检查提示胎盘厚、胎儿心脏大、胸腔与腹腔积液,可能胎死宫内或出生后死亡;通常孕妇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重型β地贫患者出生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通常在出生3个月至6个月开始出现逐渐加重的贫血,伴有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发育不良等。如果不进行规范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出现头颅变大、额部隆起、颧骨突出、眼距增宽、鼻梁塌陷等典型的地贫特殊面容;容易出现呼吸道感染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生命,需要终生给予规律输血和排铁治疗,或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如果不进行治疗或治疗不及时、不规范,患者很难活到成年,多在5岁前死亡。
如何进行地贫筛查
地贫是遗传病,只会遗传,不会传染。因此,如果父母染色体上携带有地贫基因,后代就有可能遗传这种异常基因,也就有可能患上地贫。
夫妻双方可进行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如果血常规提示MCV和MCH低于正常参考值或者血红蛋白电泳检测异常,则考虑是地贫基因携带,需要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和铁蛋白检测。
地贫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数人只是地贫基因携带者,不表现出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多在体检或地贫家系调查才被发现,因此要了解地贫患病或者携带情况,必须接受正规地贫筛查和基因检测。
夫妻双方都是地贫基因携带者能生育健康宝宝吗
如果夫妻双方携带的是不同类型的地贫基因,不会孕育中重型地贫儿。如果夫妻双方携带的是同类型的地贫基因(静止型a地贫除外),则有一定几率孕育中重型地贫儿。
在怀孕后,需尽早进行产前诊断,确认胎儿的地贫基因类型,必要时采取相应医学干预措施。应在孕前做好遗传咨询,每次怀孕都应尽早做产前诊断。
如何预防和及早发现地贫
一级预防,即婚前孕前预防:新婚夫妻或计划怀孕夫妻在婚前或孕前进行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分析,对地贫筛查阳性夫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夫妻双方地贫基因携带状况,指导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孕期尽早接受产前诊断,或选择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受孕,达到优生目的。
二级预防,即产前预防:夫妻双方均为同类型地贫基因携带者(静止型a地贫除外),需要在怀孕后尽早进行产前诊断,确定胎儿地贫基因类型,评估胎儿出生后患严重贫血的风险。对确诊孕育重型地贫胎儿的孕妇,建议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三级预防,即地贫患儿早诊早治:对新生儿及健康体检中发现的贫血患儿进行地贫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和减轻疾病对患儿身心的影响,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
(柳州市人民医院 叶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