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出性多形红斑是一种急性、自限性、免疫介导性疾病,表现为皮肤或黏膜的特征性靶形皮损,可伴有口腔、生殖器和眼部黏膜的糜烂或水疱。那么,渗出性多形红斑有些什么症状?又该如何治疗?
一、渗出性多形红斑的病因
此病病因复杂,药物、慢性感染、食物及物理因素(如寒冷、日光、放射线等)均可引起。某些疾病,如风湿热、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也可出现多形红斑样皮损。
二、渗出性多形红斑的症状
渗出性多形红斑可分为轻症和重症。轻症一般无黏膜受累,或仅有轻度黏膜病变而无全身症状。重症者存在重度黏膜病变,病情进展迅速,皮损为水肿性鲜红色或暗红色虹膜样红斑或瘀斑,常迅速扩大,相互融合,其上出现水疱、大疱或血疱,尼氏征阳性,皮损可突然泛发全身,可伴有发热、关节痛等系统性症状,内脏器官受损严重,可并发坏死性胰腺炎、肝肾功能损害,也可继发感染引起血流感染、脓毒症而导致死亡,病死率可达15%~25%。
三、渗出性多形红斑的发病机制
此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认为与多种因素相关,90%由感染引起,主要见于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偶见单纯疱疹病毒2型感染,其次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尤其在儿童患者中多见。少见病原如:其他疱疹类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细小病毒B19、腺病毒、肠道病毒、丙肝病毒、沙门氏菌、结核分枝杆菌等。不到10%的渗出性多形红斑由药物引起,主要由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癫痫药及抗生素引起。能引起渗出性多形红斑的常见抗生素,有磺胺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等。疫苗接种亦可引起渗出性多形红斑,但较少见,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天花、丙肝、流脑、肺炎链球菌、水痘、流感、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亦可引起渗出性多形红斑。持续性或难治性多形红斑可由恶性疾病如肾癌、胃癌、白血病及淋巴瘤引起,但十分罕见。
四、渗出性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
渗出性多形红斑多累及儿童、青年女性,春秋季节易发病,病程呈自限性,但常复发。起病急,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畏寒、头痛、四肢乏力、关节及肌肉酸痛。皮损呈多形性,可有红斑、斑丘疹、丘疹、水疱、大疱、紫癜和风团等,根据皮损形态不同分为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及重症型。
1.皮肤损害:病初为粉红色或红色斑丘疹,部分伴烧灼感或痒感,3~5天后逐渐形成特征性的靶形红斑样皮损。部分皮损不典型者表现为边界不清、不规则、颜色深浅不一的红斑。皮损起初主要分布在四肢末端,尤其在肢体的伸侧面,呈向心性分布,躯干皮损较四肢少,手心、足心也可累及。通常不留瘢痕,但可遗留色素沉着。
2.黏膜损害:约25%~60%的患者可出现单个或多个黏膜部位受累,其中70%为口腔黏膜受累,25%累及生殖器黏膜,17%存在眼部受累。黏膜损伤多表现为水肿、浅表溃疡、伪膜伴剧烈疼痛,常影响进食。眼部受累可导致视力受损。
五、渗出性多形红斑的治疗方法
1.对症治疗。包括休息、补充营养,对不能经口进食者可给予静脉输液,保持内环境、水、电解质平衡。可酌情口服抗组胺药。
2.局部治疗。注意皮肤清洁、护理,黏膜修复。有渗出糜烂时可用生理盐水、康复新液湿敷,无糜烂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局部破溃者可外用莫匹罗星、夫西地酸等预防感染。口腔黏膜损害可予碳酸氢钠加强口腔护理,眼部黏膜损害需积极进行眼部护理,防止眼睑粘连和失明。
3.病因治疗。对于考虑药物引起者,需停用可疑药物。对于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者,可用阿奇霉素抗支原体感染治疗。对于考虑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口服阿昔洛韦可能可以减轻黏膜受累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但没有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可缩短病程。对于难治性、复发性或重症的渗出性多形红斑,可给予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六、如何预防渗出性多形红斑
1.预防感染:认真做好刷牙、漱口、洗鼻等个人卫生。
2.疫苗接种:在渗出性多形红斑的治疗过程中,若需要使用激素,在激素使用过程中不适合进行疫苗接种,疾病缓解期可以考虑接种灭活疫苗。
3.皮肤护理: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偏酸或中性肥皂;最好用温水洗脸,勿用各类化妆品;剪指甲切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加强四肢皮肤保暖,禁用冷水,避免接触冰雪或暴露在低温下,防止雷诺现象发生。
4.注意运动:急性期建议卧床休息,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关节功能位置,避免剧烈运动。
5.注意饮食:进食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避免食用鱼虾等易过敏食物。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柳州医院儿童过敏风湿免疫肾脏病区 曾晓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