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19日

发热未必是感冒 当心登革热来袭

近期气温持续攀升,媒介伊蚊(俗称“花蚊子”)密度处于快速上升期。随着夏季高温多雨天气的到来,各类积水容器成为伊蚊滋生的温床。蚊媒密度监测数据显示,部分地区伊蚊布雷图指数已超过安全阈值。很多人不知道,这段时间出现发热症状不一定是感冒,类似的发热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危险的疾病——登革热。

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与患者接触不会被传染。伊蚊通过叮咬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后,病毒在蚊子体内经过8天至10天的外潜伏期繁殖,当带病毒的伊蚊再次叮咬健康人时,便将病毒传播出去,形成“人-蚊-人”的传播链。在我国,登革热病毒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

登革热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的高发季节,其中7月至9月份达到传播高峰。

这些症状可能是登革热

感染后一般5天至9天出现症状,最长可14天后发病。在这段潜伏期内,患者往往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但却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染源。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感染者的病毒血症期主要集中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这段时间内患者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的风险极高。

登革热引起的发热一般为高热,体温可快速升至39℃以上,甚至可达到40℃。除高热外,患者还会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极度疲乏、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常出现剧烈头痛、眼眶痛、肌肉及骨骼关节痛(特征性的“三痛”),发病后患者可出现皮疹,面部、颈部、胸部可出现特征性的潮红表现(“三红”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如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等,极少数重症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腹腔积液、胸腔积液等严重出血症状,甚至发生登革休克综合征,表现为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危险征象。

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特别是既往感染过登革热的人,再次感染时发生重症的风险更高。

别把登革热当感冒治

登革热一般为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感冒通常为低烧或中度发热,逐渐加重。

登革热有剧烈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感冒一般只有轻微头痛,或轻微全身酸痛,还伴有鼻塞、喉咙痛。

登革热发病3至5天后可能出现针尖样出血点或红斑,按压不褪色;感冒一般无皮疹。

感冒一般不会引起出血,而登革热可能出现异常出血。

就医不及时或致重症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效药,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有可能减少疾病加重的机会,避免出现死亡。对于高热症状的处理,首先推荐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温水擦浴(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使用冰袋冷敷(注意用毛巾包裹避免冻伤)等,当持续高热不退时,可考虑使用药物降温,首选药物是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使用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非类固醇抗炎药,否则会增加出血风险。

防蚊灭蚊是关键

1.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蚊虫叮咬。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外出活动时尽量穿浅色长袖上衣和长裤;避免在伊蚊出没的高峰时段(上午8时至10时,下午4时至晚上7时)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尤其是公园、绿化带等植被茂密的阴暗区域;可在外露皮肤及衣服上涂抹驱蚊液,游泳或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涂。

2. 清除积水,消灭蚊虫滋生场所。翻盆倒罐,及时清理积水,包括花盆托盘、废弃轮胎、瓶罐等;对于必须储水的容器,可以5天至7天彻底换水一次,加盖密封或投放灭蚊幼剂(如双硫磷缓释剂)。建议将水生植物改为土培,或每周彻底换水并清洗容器内壁;住家及周围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轮胎整齐存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堆放室外时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难以清除积水的轮胎可用双硫磷灭幼蚊。

3. 提高警惕,加强健康监测。一旦患者出现突发高热(39℃以上)、皮疹、肌肉关节疼痛等登革热相关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近期有国外和省外工作或旅游史也应主动告知医生,配合开展登革热病原学检测。确诊患者要严格做好防蚊隔离,避免成为新的传染源。

(柳州市鱼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熊玉霞)

--> 2025-07-19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9426.html 1 发热未必是感冒 当心登革热来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