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网、柳州市融媒体中心等10多家媒体,走进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燃气”)西南区域旗下柳州中燃城市燃气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柳州中燃”)开展采访调研活动,探秘中国燃气在桂绿色低碳发展、用心服务民生的生动实践。
1.老旧管网改造让居民用气更安全放心
媒体团首站来到柳北区嘉和名庭小区,该小区正在开展老旧管网立管改造工作。上世纪90年代,我市陆续使用管道燃气,部分管道和设施设备接近设计使用寿命。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我市对使用20年以上的老旧燃气管道、球墨铸铁管、存在安全隐患的燃气老化管道及设施设备进行集中大规模改造。嘉和名庭小区于2005年通气,原燃气立管安装在室内,管道长期处于受潮环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漏气现象,因此被列为本次改造项目之一。
柳州中燃工程管理部副经理温龙浩表示,本次改造的燃气立管均使用双层预涂覆无缝钢管,具有更好的防腐性能,为居民的用气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柳州中燃副总经理刘军介绍,本次老旧管网改造涉及多个城区,覆盖76条主、次干道近百公里的市政道路燃气管网,部分老旧小区的庭院、楼栋立管及户内燃气设施也同步改造。此次改造是一项惠民工程,不需要用户缴纳任何费用,且能进一步提升我市整体用气安全水平。
2.“双气源+全流程监控”让柳州全城用气无忧
媒体团第二站来到位于柳南区的柳州中燃新圩门站,该门站是柳州中燃首座长输气接收门站,自2017年底通气以来,它成为覆盖全市的天然气输配核心门站。2020年4月,新圩门站实现双气源接入,正式接收来自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长输管道天然气。上游气源在这里经过加臭、过滤、计量、调压后进入次高压管道,再通过市政中压管道、庭院管道输送至千家万户。该门站还配置有电网电源与柴油发电机,组成双电源保障,站控系统能够实现全流程实时监控。
“作为柳州长输管道天然气供应的‘第一站’,柳州中燃设立了73人的专业应急抢险维修队,并配备了各类应急抢修及安检设备。工作人员24小时轮岗值守,确保在面对燃气管道泄漏等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高效处置。”刘军说。
据介绍,在气源保障方面,柳州中燃与多家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能够稳定、充足地提供长输管道天然气及LNG(液化天然气)气源。目前,公司拥有2座长输管道天然气接收站,高峰期每小时供气能力达到全市天然气用户总用气需求的3倍。与此同时,公司还与其他燃气企业进行管道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高保供能力。
此外,柳州中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能源数智化转型的号召,利用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对重点工商业用户、人员密集场所及供气管网末端实施24小时实时监控,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问题,保障管网安全稳定运行。
3.管道天然气让“舌尖产业”告别“换瓶烦恼”
媒体团第三站来到位于鱼峰区的广西螺霸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原使用瓶装液化气和LNG作为生产设备燃料,2022年初正式改造使用柳州中燃的管道天然气,主要用于厂区内的锅炉、猛火灶和油炸锅。其中,6吨锅炉燃烧所产生的蒸汽主要应用在食品的高温消毒杀菌及熬汤。
该公司董事长助理李嘉俊表示:“相较于其他燃料,食品生产行业使用管道天然气优势明显,能够有效减少能源浪费,提升生产设备的工作效率。同时,天然气以管道输送方式24小时连续供气,可避免因更换燃料而产生中断,减少经济损失。”
据了解,鱼峰区的工业园内还有22家大型工业用户由柳州中燃负责供应天然气。2024年,柳州中燃为鱼峰区的工业园供应超过525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为工业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据介绍,中国燃气的城市燃气项目已覆盖南宁、柳州、玉林等多个广西设区市。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燃气在桂总投资近110亿元,各地项目公司已累计建成燃气管网近1.3万公里,点火通气用户数逾250万户,年销气量超过8亿立方米,交出了助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眼答卷。中国燃气西南区域总裁尹生开表示:“广西是中燃的业务重点优势区域,我们将持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努力为建设大美广西提供更多清洁动力。”
(覃林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