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王大爷因肺部感染、呼吸衰竭住进了ICU,经过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等治疗后,王大爷顺利脱机拔管了。正当家人松口气时,护士却告知王大爷的家人,“王大爷有点‘糊涂’,不认识人了,总说看见虫子爬,晚上特别闹腾……”这让家人非常困惑,医生解释这很可能是“ICU瞻望”(或称“ICU谵妄”)。这种症状不是“糊涂”,而是患者大脑在重病打击下的一种急性应激反应,就像人会发烧一样,是大脑“生病了”。
什么是ICU瞻望
若一个人突然进入一个完全陌生、充满噪声、灯光刺眼、分不清白天黑夜、自己无法动弹的地方,同时身体还遭受着严重感染、缺氧、疼痛等打击,他的大脑会极度混乱,无法正常处理信息,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电脑突然“乱码”了。
ICU瞻望的具体症状有:认知功能急剧变化,如认不出亲人、不知道自己在哪、搞不清白天黑夜;记忆力差,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思维混乱,逻辑不清,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感知觉异常,出现幻觉或错觉,如看到不存在的东西、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把输液管看成蛇、把护士看成坏人等;情绪和行为异常,如烦躁不安、大喊大叫、骂人、试图拔管下床、出现攻击行为等亢奋型表现,或异常安静、冷漠、嗜睡、反应迟钝、不愿交流等抑制型表现,还有这两种状态交替出现的混合型表现。这些症状通常是波动性的,时好时坏。
为什么会发生ICU瞻望
这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疾病本身:严重感染(如肺炎、脓毒症)、大手术、创伤、脑卒中、缺氧、器官衰竭、严重电解质紊乱等,直接损害大脑功能。药物影响:使用某些镇静药、止痛药、治疗心律失常的药、抗生素、激素等,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ICU瞻望,医生会尽量选择影响小的药物并调整剂量。另外, ICU环境刺激、睡眠剥夺、活动受限、社交隔离、疼痛与不适等也是重要因素。
患者出现ICU瞻望后,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才能从ICU转出,总住院天数增加,医疗费用更高。并发症风险也会增加,如出现意外拔管、跌倒、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等。ICU瞻望本身就是疾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标志,与不良预后相关,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患者的痛苦经历加重,家属焦虑和负担也会增加。
家属探望时能做些什么
1. 探视时积极“唤醒”与引导患者,清晰自我介绍。如家属探视时可以说“我是某某,我来看您了,您现在在ICU,因为肺炎需要治疗”。在医护人员允许下,可以带一些患者熟悉的物品,如家人的照片、熟悉的毯子、小物件等。
2. 与患者谈论熟悉的、让患者愉快的人和事,如家人、宠物、家里的趣事、温馨的回忆等,或播放一些患者喜欢的音乐。
3. 鼓励患者交流,即使患者言语不清,也要耐心倾听,鼓励他表达。可以问简单的问题,如“喝水吗”,避免复杂问题。
4. 提供感官线索,如轻抚患者的手,让他知道家人在身边。如果患者病情允许,鼓励他在病床上活动手脚。
5. 与医护团队保持沟通,告知医护人员患者平时的精神状态、听力视力情况、常用药物(尤其是精神类药物)、有无酗酒史、性格特点等。
6. 有时为了防止极度躁动的患者伤害自己(如拔掉治疗的管子),医护人员可能会短暂使用约束带,希望家属能理解。
ICU瞻望能好转吗
大多数ICU瞻望是急性的、可逆的。随着原发疾病的控制、危险因素的去除(如停用诱发药物、改善睡眠、纠正代谢紊乱),以及积极的非药物干预,大多数患者的ICU瞻望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恢复时间因人而异,可能几天、几周甚至更长(高龄、基础认知差的患者恢复时间长)。部分患者尤其是经历较长时间或严重瞻望的,可能在出院后一段时间内仍遗留注意力、记忆力等方面的困难,需要康复治疗和家人的耐心支持。
ICU瞻望是患者重病之下大脑发出的求救信号,家人的理解、陪伴和积极参与(沟通、提供熟悉感、反馈信息)是帮助患者大脑“重启”、战胜瞻望不可或缺的力量。家属要与医护团队紧密合作,共同守护患者的身心康复。
(柳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陈国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