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好好
晚报讯 近日,柳江区人民法院在处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强制执行案件时,通过创新履行方式、精准司法施策,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债权及时实现,又有效缓解了被执行企业的经营压力,生动践行了善意文明司法理念,为优化营商环境注入司法暖流。
据悉,2024年11月,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因未能按期支付220万元货款,被某供应链有限公司诉至柳江法院。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分两期支付货款。首期款项已顺利履行。然而,在第二期货款履行期满后,该供应链有限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柳江法院依法扣划了货款本金,却未收取逾期利息,这一特殊处理背后藏着一段司法为民的暖心故事。
原来,第二期履行期限临近时,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遭遇经营困境。其虽有履行意愿偿还债务以避免失信风险,但因该供应链有限公司起诉时申请的账户冻结措施,叠加企业内部严格的资金使用合规审查流程,致使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无法在约定期限内直接支付货款。更棘手的是,该供应链有限公司因风险顾虑不愿轻易申请账户解冻,即便账户解冻,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也难在期限内完成资金调拨。
关键时刻,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主动向柳江法院说明情况:冻结账户内已汇入足额资金,足以支付第二期款项,并书面申请法院直接扣划。法院经审查发现,其账户在履行期限内确实已足额到账,且未能直接支付系财产保全等非主观因素导致,其主动申请扣划的行为应视为按期履行,不应认定违约。
最终,柳江法院在受理执行申请后,依法扣划冻结账户资金交付该供应链有限公司。此举既维护了该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合法权益,又帮助该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避免了失信风险,减轻了经营负担。
此次案件处理中,柳江法院秉持“守信激励、助企纾困”思路,在法律框架内灵活调整履行方式,通过精准识别企业困境、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