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韦苏玲 宁静波
实习生 黄荟烨
一辆小推车、一块桌布、一张马扎,组成了邓瑾瑜的灵活摊位。7月24日早上7点,9岁半的邓瑾瑜准时在柳南区潭中西路附近出摊。“三明治、三明治,有奥尔良鸡排、香熏培根、香甜热狗、火腿肉松的。”不一会儿,邓瑾瑜的摊位陆续有人光顾,他自信、熟练地介绍着自家产品。
暑假伊始,邓瑾瑜和妈妈邱月靓商议后,决定支摊卖三明治,偶尔也当一当“外卖小哥”,给线上订单送货上门。邱月靓在社交平台上记录着儿子每天的练摊生活。“从今天开始,我就是这个手工三明治小摊的董事长。”视频中,邓瑾瑜自荐新身份。
别看邓瑾瑜年纪小,却已经有4年多的练摊经验了,他5岁时就卖巧克力水果棒、风车糖、泡泡棒,现在“主攻”手工三明治。“赚的零花钱,我要给弟弟买玩具。”邓瑾瑜攒下不少“工资”,也有着明确的理财规划。
“这是真正的生活实践,而不是小朋友过家家。”看到儿子的变化,邱月靓从不吝啬夸赞。她说,儿子可以独立出摊、收摊,很不错!她从中看到了儿子的成长。
暑期当“小老板”,“小生意”里有着大收获。
“阿妹,莲藕怎么卖?”“3.5元一斤,保证脆口!”25日上午,在城中区体育路一家生鲜门店前,12岁的“小帮工”小李正给顾客称菜,妈妈李艳娇则在旁边的猪肉摊忙着切肉。
“暑假第一天,孩子就主动说要来店里帮忙,现在她算账、招呼客人都像模像样了。”李艳娇笑着说,让孩子体验经营的辛苦,比讲多少道理都管用。
25日中午,韦文忠的餐饮店生意不错,后厨火力全开。他的一双儿女分工有序,哥哥负责点餐,妹妹负责上菜,谁有空闲谁就负责收桌。他俩成了店里的得力帮手。
除了线下摆摊,11岁的许雅婷还将“小店”开到了线上。24日,许雅婷对着手机屏幕核对订单。“这个兔子图案要用400多颗豆子,算您12元。”她熟练地回复着顾客的问题,桌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拼豆和镊子。
这个暑假,许雅婷把自己的拼豆手工作品发到社交平台后,受到不少人喜欢,目前已接到几个订单。“起初只是觉得孩子摆弄拼豆能静下心来,没想到还能做成‘小生意’。”许雅婷的家长罗女士笑着说,孩子现在会主动研究图案,和顾客沟通时也更有条理。
暑假里,这样的“小老板”也在我市各个角落悄然出现。社区与物业搭建的集市,让孩子们的“摆摊梦”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18日,鱼峰区阳鑫路一小区的童趣集市上热闹非凡。“手工发卡3元一个!”“西瓜凉粉4元一碗!”孩子们的叫卖声里透着认真,不少家长举着手机记录下孩子摆摊甚至讨价还价的模样。
城中区高新四路一小区的物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也准备开展“萌娃当家 快乐时光”活动。“这样的活动我们每年暑假都会开展,孩子们不仅售卖闲置玩具、书籍,还现场制作凉粉、手工饰品。”该负责人表示,这类活动既让孩子们体会到劳动价值,也在以物易物中培养了节约意识,更增进了邻里间的互动。
家长韦文忠说,暑假期间,孩子们在经营中学会沟通、懂得取舍、理解责任,这些在课堂外收获的成长,将成为他们童年里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