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26日

别样的“田间课堂” 愉快的假期体验

——我市部分中小学生暑假参加劳动感受耕耘与收获

三门江中学及附属小学的学生展示自己喂养的鸡。

阳和小学学生在熬制黄皮果酱。

孩子们在观察蔬菜生长情况。

阳和小学学生在采摘黄皮果。

孩子们在采摘茄子。

魏泽恩(左)和姐姐在给菜地浇水。

○○全媒体记者

吴倩雯 覃林薇

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孩子们会收获什么?连日来,记者走访我市一些中小学校、市区周边乡镇了解到,我市不少中小学生选择暑假期间回到校园农场、劳动基地,甚至走进乡村田野,在劳动中感知农耕文化,解锁别样的暑假记忆。

坚持劳动 付出即有收获

7月25日一大早,三门江中学及附属小学的校园农场里一派热闹景象。学生们在菜畦间拔杂草,额头上的汗珠擦了又擦,手上的动作却丝毫不停。

“这片灯笼椒是我们班种的,你看,挂得满枝都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廖艺涵指着枝头的果实,语气里满是骄傲。从最初把锄头抡得东倒西歪,到如今弯腰除草一气呵成,孩子们的成长真是“肉眼可见”。

“我们这儿有五六十只鸡呢!”“快看那只大公鸡,最神气了!”几个学生吆喝着把鸡群赶进笼中清点数量。小学四年级学生罗潘巧婧麻利地提起一只肥硕的母鸡,得意地展示:“你看,是不是长得特好?”一番忙碌后,鸡群数量清点完毕,学生们又从鸡窝里捧出刚收集的鸡蛋,带走沉甸甸的快乐。

三门江中学及附属小学校长张磊介绍,暑假期间各班也有志愿者返校照料农场,“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劳动从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需要长久坚持的。”收获的蔬菜会被装进竹编小篮里,在校门口设摊售卖,换来的钱将变成新的种子,让校园农场的土地一直孕育新的希望。

观察+动手 体验“变化”之美

21日清晨,阳和小学教学楼后的黄皮果林里,金灿灿的果实把枝头都压弯了。十几个学生挎着小篮,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捏着果柄轻轻一旋,果子便落进篮中。一早上忙活下来,收获了40多斤黄皮果。

暑假一开始,孩子们的“黄皮果计划”就已启动。前两个星期,他们钻进果林,记录果实的颜色变化:从青黄到蜡黄,再到金灿灿地透着油光;跟着老师学习观察果蒂软硬,分辨哪串熟得正好,哪串还需再等几天。

果子摘下来后,孩子们把黄皮果带回家,一个个仔细洗净、耐心去核,亲手制作成不同美食摆上餐桌。“自己做的黄皮果冻特别甜!”四年级学生黄晓彤说,她还计划和妈妈学做黄皮果酱,把这份美味保存起来。从枝头到舌尖,从耐心等待果实成熟,到认真完成采摘步骤,再到动手创作美食,过程中蕴含着观察和动手的快乐,更有对“变化”的深刻体验。

共同劳作 收获亲子成长

从翻土、播种,到除草、采摘,这个暑假,6岁的魏泽恩跟着家长在租下来的菜地里“玩”得不亦乐乎。

今年年初,市民蒙女士和家人在城中区河东村的一块菜地里租下了600平方米的菜园,从一块光秃秃的土地,到现在瓜果蔬菜一应俱全,蒙女士和家人在菜园里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进入暑假,她几乎每天下午都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除草浇水、移栽菜苗,其他的大人则在一旁边劳作边交流种植技巧,亲子关系也在自然劳作中愈发亲近。“孩子现在会主动提醒要给菜苗浇水,这种成长体验比课本更生动。”市民蒙女士说。

“我的主要任务是帮忙拔草、浇水,我还在这里种下了辣椒和西瓜!”谈起这段暑假的种菜经历,魏泽恩十分兴奋。在父母的带领下,他还认识了不少蔬菜和昆虫,了解了蔬菜的生长过程。

孩子可以在自然中“放电”,家长可以在悠闲安逸中“放空”,一家人共同收获了成长的喜悦和自然的馈赠。

--> 2025-07-26 ——我市部分中小学生暑假参加劳动感受耕耘与收获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9834.html 1 别样的“田间课堂” 愉快的假期体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