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杨好好
晚报讯 “关门”就能“大吉”了吗?近日,柳北区某托育机构突然闭店,一众家长交的托育费约22万余元被卷走。面对这一情况,柳北区人民法院通过强制变卖该机构法定代表人的有价证券,为他们追回了18万余元。
2021年,柳州某托育服务公司与广西某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合作协议。随后,该托育服务公司在柳北区挂牌营业并对外招生。2024年6月14日,该托育公司突然发布《闭店通知》,宣布不再提供任何授课服务,之后未退还托育费便人去楼空。
16名学生家长为维护自身权益,联合起来将该托育公司和该教育科技公司诉至柳北区法院。法院审理后判决上述两家公司返还22万余元托育费,该托育公司法定代表人柯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该托育公司不服并提起上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后依法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案件就这样来到了执行阶段。执行法官发现该托育公司已处于停业状态,就及时向被执行人送达执行法律文书。但被执行人始终未能到庭说明情况,亦未主动履行义务。经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该托育公司名下银行账户除诉讼保全时冻结的1万多元存款外,无可供执行的存款。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法官发现,该托育公司法定代表人柯某的名下,购买了有价股票证券。因股票证券的市场价值是围绕股票价格上下波动的,且需要线下冻结成功才可提起变卖程序。法院于是加快资产处理进度,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成功提取柯某名下证券变卖的资金15万余元,加上此前冻结的存款,共执行到位18万余元案款。
考虑到案件涉及人数多、家长诉求强烈,执行法官逐一与家长和代理律师进行沟通调解。最终16名学生家长均同意放弃部分债权,按统一折扣领取执行款。目前,案款已全部发放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