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7月28日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穴位按摩

在探索糖尿病治疗的多元途径中,中医穴位按摩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效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糖尿病的不同证型,通过穴位按摩,刺激人体特定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和气血、平衡阴阳,从而达到辅助治疗、缓解症状的目的。

本文将带大家一起了解糖尿病证型穴位按摩的奥秘,揭示如何通过安全简单、经济有效、易于操作的穴位按摩,来帮助调节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常见证型

肺胃燥热证:烦渴引饮,消谷善饥,溲频数量多,身体渐瘦,寐差、舌红少津、脉细数。

推荐的按摩穴位有:合谷穴、天枢穴、阳陵泉穴。

1. 合谷穴

取穴位置: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

按摩手法: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1次,每分钟30次左右,按揉5分钟。

2. 天枢穴

取穴位置: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理气止痛、活血散瘀、清利湿热。

按摩手法:将两手中指、食指指腹放在两侧天枢穴上,稍微用力,然后在穴位上做有一定渗透力的圆形运动,运动的速度要慢,力度以受力者能耐受为度,按揉5分钟。

3. 阳陵泉穴

取穴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舒筋利节。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阳陵泉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乏力,易出汗,肢体麻木疼痛或眼蒙、胸闷痛,或中风偏瘫,舌质暗,有瘀斑,脉细弦或沉涩。

推荐的按摩穴位有:关元穴、血海穴、足三里穴。

1. 关元穴

取穴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按摩手法:按摩时,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指面附着在关元穴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不可过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一般按摩或按揉5分钟至10分钟。

2. 血海穴

取穴位置: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带、清热利湿。

按摩手法:两拇指重叠按压双侧穴位,每侧3分钟,感觉穴位有微微酸胀感即可。

3. 足三里穴

取穴位置: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理气降逆、通经活血。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产生酸、麻、胀、痛和走窜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

脾肾两虚、瘀血阻络证:乏力、食欲缺乏,头昏耳鸣,脘腹胀满,腰膝酸软,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弱。

推荐的按摩穴位有:中脘穴、关元穴、太溪穴。

1. 中脘穴

取穴位置: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消食导滞、镇惊安神、降逆利水。

按摩手法:四指并拢,点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点,力度以自己能够承受为准,坚持10秒钟,松开,然后再点,如此反复5分钟就可缓解胃部不适。

2. 关元穴

取穴位置:位于下腹部,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上。

功效:补肾培元、温阳固脱。

按摩手法:按摩时,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指面附着在关元穴上,做环形而有节律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不可过度用力,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一般按摩或按揉5分钟至10分钟。

3. 太溪穴

取穴位置: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功效:回阳益肾、调理冲任、清肺止咳、清热祛湿。

按摩手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双侧3分钟至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穴位按摩的禁忌

1. 有皮肤病及皮肤破损,如湿疹、癣、疱疹、脓肿、溃疡性皮肤病、烫伤、烧伤等。

2. 有感染性疾病者,如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丹毒等。

3. 内外科危重病人,如严重心脏病、急性十二指肠溃疡、急腹症及各种恶性肿瘤者。

4. 有血液病及出血倾向者,如恶性贫血、紫癜等。

5. 体质虚弱及经不起轻微手法作用者,如久病、年老体弱或妇女处于妊娠期、月经期。

6. 诊断不明的急性脊柱损伤或伴有脊髓症者。

7. 极度疲劳、醉酒后神志不清者。

8. 饥饿及饭后半小时以内。

(柳州市中医医院内分泌科 黄振宇)

--> 2025-07-28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49940.html 1 糖尿病患者如何进行穴位按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