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01日

警惕气道异物 保护儿童安全

气道异物是指外界的物质进入气管或支气管,是一类潜在的危及生命的急症,是儿童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多数气道异物的发生是由于儿童口含异物,并在哭笑、嬉戏过程中突然深吸气,异物被误吸入气管或支气管内。

气道异物的危险

气道异物起病急、病情重,严重者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因为异物种类不同,存在多样性,相当一部分异物吸入后表现不典型,在诊断和鉴别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漏诊、误诊时有发生,并可导致严重后果。

当异物吸入喉或气管时,最突出的症状是刺激性的呛咳、呼吸困难、不能言语、表情痛苦。若是较大的或有棱角的异物,可能阻塞大气道,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出现面部青紫窒息,未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当异物吸入支气管及以下部位,或异物较小时,吸入后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患者会出现顽固性咳嗽、喘息。如果异物未能及时取出,容易出现感染,导致发热、脓痰,误以为是“肺炎”。如果经过药物治疗后病情反复、不见好转,就要怀疑气道异物的可能。

为什么小孩子容易发生气道异物

1. 小孩子器官功能发育不全:牙齿发育不全,难以咀嚼坚硬的食物,或无法将食物嚼碎;喉保护性反射功能不全,误吞后不容易呕出来;咳嗽能力较弱,误吞后不容易咳出来。

2. 不良的习惯:小孩子有口含物品的习惯,因好奇心强,容易习惯性把物品放入口中;进食时哭笑或玩耍,容易引起呛咳。

3. 家长监管不力:把容易被误吞的危险物品随意摆放,小孩容易误食。

发生气道异物怎么办

孩子若不小心吸入异物后突然呛咳、不能发音、呼吸急促、皮肤发紫等,可立即实施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帮助解除异物,急救方法根据孩子的年龄来选择。

如果是1岁及以上的幼儿发生异物窒息,救助者要立刻站到幼儿身后进行腹部快速挤压,以排出异物。具体方法为:用一个拳头拇指的一侧顶住幼儿肚脐以上、胸骨中间的位置,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往上挤压直到异物被排出。若幼儿失去意识或呼吸暂停,就要停止施救,给予心肺复苏,直到120急救人员到来。

对于小于1岁的婴儿,救助者用一只手托住宝宝颈背部,另一只手托住下巴,把婴儿翻过来,头部向下,将前臂搁在大腿上。用一只手的手掌根在婴儿背部的肩胛骨之间,快速有力地拍击5下。

如果异物没有被排出,要将婴儿翻转过来,翻身后的婴儿仰躺在救助者的手臂上,救助者的手肘部撑在自己的大腿上。婴儿头部应低于躯干部。救助者将两手指放在婴儿乳头连线中点稍下方的胸骨上,避免碰到胸骨下部的尖端,给予5次快速的胸部按压,每次按压胸骨下陷深度为整个胸廓前后径的1/3处至1/2处,给婴儿做5次胸部按压。

胸部按压后查看婴儿口腔,如果看到有异物,小心地将其取出。如果没有看到异物,继续施行背部拍击-胸部按压,然后再次查看有无异物排出,反复操作,直到120急救人员赶到,或异物被取出。

有些气管内异物比较深或形状特殊,海姆立克腹部冲击法无法解除,则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如何预防儿童气道异物

教育孩子不要养成口内含物的习惯,不要随意把硬币、纽扣、小玩具等小物件含在口中,家中的小物品必须妥善保管,提防孩子自己拿取,误吸入气管。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食习惯,进食时不玩耍、不打闹、不含食物说话。当小孩口中含食物时,不要引逗他们哭笑、说话或打骂,以防将食物吸入气管。如果小儿已经哭闹,就不能再强迫其进食,否则容易导致异物进入呼吸道。

孩子呕吐时,应该把他的头偏向一侧,使其容易吐出,以免呕吐物吸入气道。

尽量不要给5岁以下的小孩喂豆类、硬糖、花生、瓜子、松仁等坚硬的小颗粒物。不要给婴幼儿吃果冻,婴幼儿因喉头的保护性咳嗽反射未健全,一旦吸食进去,极易造成软滑的果冻吸入气管。

儿童气道异物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日常生活中家长需提高警惕,加强预防,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孩子的生命。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蓝秋慧)

--> 2025-08-01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0201.html 1 警惕气道异物 保护儿童安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