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谢耘 周茜
近日,我市持续高温天气,游泳池成为市民消暑的热门之选。那么,游泳池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是如何进行的,又是谁在守护市民的“清凉港湾”?7月30日至31日,记者分别到室外游泳池和室内游泳池,体验游泳池清洗保养全过程。
7月31日,在鱼峰区荣军路一小区的室外游泳池,记者看到泳池的水已排空。该泳池约375平方米,比一个标准篮球场稍小一些。早上8时许,4名工作人员身着长袖长裤,有的打赤脚、有的穿着水鞋,拿起扫帚和水管,进入泳池清洗。他们分工配合,一人负责用水管冲洗,其余的则用扫帚用力搓洗泳池底部,把一些杂物和沉积物清理、冲刷干净。
“这挺简单的,我很快就能上手。”记者想着,便光脚进入泳池,和清洁工人一起清扫。清扫过程中,记者看到一些游泳爱好者遗落的物品、户外的落叶,以及填补泳池后脱落的碎石子等。
泳池管理人员李茜表示,室外游泳池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大,所以日常养护更为严格和频繁。今年7月以来,泳池已清洗4次,日常采用24小时循环过滤系统对杂质进行过滤,还投放水下机器人吸附杂质,每天检测水质两次并进行消毒。为进一步确保池水卫生,他们会定期清空泳池,请工人对泳池进行清洁。
9时30分,户外气温升至33℃,记者和工人们专注地清洗,早已汗流浃背。为了方便工作,工人覃小化使用两把扫帚双手开工,汗水浸湿他的头发,流入他的眼里。覃小化说:“我们每天8点开始作业,中午收工。天气太热了,穿水鞋只会更加闷热,所以我光脚进到泳池里工作。为防止被刮伤,我们一般都穿着长袖长裤工作服,往往浑身湿透。累了,我们就靠墙歇会儿,或去阴凉处喝点水,然后接着工作。”
那么,室内游泳池的清洁又是如何进行的?7月30日21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城中区高新四路的一家游泳馆,馆中的游泳爱好者已陆续离场,工作人员正用水管冲洗地面,并检测水质。室内游泳池闷热潮湿的气流扑面而来,让人想立即跳入水中降温。工作人员拿出一台水下机器人,将其缓缓放入水中,水下机器人便按照预设的路线开启“清扫模式”。
“有了它,泳池清理工作轻松了许多。”该游泳馆教练员李宏介绍,对于游泳馆来说,保障水质是第一位的。今年,该游泳馆启用了2台水下机器人,它会在泳池中自动探测杂质,指甲盖大小的杂质都可以吸掉,对清洁沉淀在池底的小沙粒、污垢、头发等非常有效,效率很高。
除了水下机器人,泳池还设置了24小时运行的循环过滤系统。在李宏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泳池地下一层,看到9个宽约1米的椭圆形罐子。李宏介绍,这就是泳池循环过滤系统的沙缸。泳池水通过水泵抽入地下,先进入水箱,再经过沙缸;细微的杂质被过滤后,水再回流到泳池。该泳池共有8台循环过滤系统,工作人员会根据当天水质情况调整运行数量。如果开启2台系统,一晚上能完成全池过滤;开启4台系统时,3小时就能完成全池过滤,确保水质全天候符合规定标准。
随后,记者跟随李宏对游泳池池水进行了水质检测。据了解,工作人员每天早晚会进行水质检测。晚上闭馆前进行水质检测,并根据pH值、含氯值的情况投放相应的消毒药剂,经过一晚上的循环过滤,第二天开馆前再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
记者手记
记者站在泳池底部,和清洁工人一起弯着腰刷洗池壁,汗水沾湿头发,衣服也已湿透,这才明白泳池清洁并不是“扫扫落叶”那么简单,也切身体会到,我们在泳池中享受的每一份清凉,都是像覃小化这样的劳动者用汗水守护的。而水下机器人等高科技产品的应用,也让泳池清洁更为高效和人性化。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让泳池里充满了清澈的水花和人们的欢声笑语,让我们的夏日有了最安心的清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