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04日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相邻的另一段肠管内,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这种现象类似于望远镜的收缩,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甚至引发肠坏死。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尤其多见于6个月至12个月婴儿,男宝宝发生率高于女宝宝。

大部分肠套叠不能自行复位,如不及时治疗,肠套叠时间过长,肠管持续痉挛,套入部分肠管发生循环障碍,供血不足,易导致肠壁坏死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可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严重者危及生命。

为什么婴幼儿容易发生肠套叠

肠套叠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以下因素可能增加其发生风险。

1. 肠道运动异常:婴幼儿的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肠道蠕动的协调性较差,容易引起肠管相互套叠。

2. 肠道炎症: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肠道炎症可能导致肠管蠕动异常,从而引发肠套叠。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

3. 解剖结构异常: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的肠道结构异常,如梅克尔憩室、肠息肉等,也可能成为肠套叠的诱因。

4. 饮食变化:突然的饮食变化,尤其是引入新的固体食物,可能引起肠道的异常蠕动。

婴幼儿出现哪些症状

要考虑肠套叠

1. 阵发性哭闹(腹痛):患儿出现腹痛,但由于不会表达,就表现为突然剧烈哭闹,持续10分钟至20分钟缓解,然后再哭闹,这是肠套叠典型的症状。

2. 呕吐:呕吐物初为乳汁、乳凝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最后可呈粪便样液体。

3. 血便:80%~90%患儿大约在发病后的6小时至12小时,会排出带有黏液和血的红色果酱样便,这是由于肠道坏死出血所致。

4. 腹部包块:在患儿的右上腹部可能会触及一个腊肠样的包块,这是套叠的肠管。

5. 精神萎靡:长时间的疼痛和不适会导致患儿精神不振,表现出异常的疲倦和乏力。

如何诊断肠套叠

当宝宝出现疑似肠套叠的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诊断:

1. 体格检查:医生会仔细进行腹部触诊,寻找肿块或压痛点。

2. 腹部超声检查:这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超声波能清晰地显示肠套叠的具体部位和形态。

3. 腹部X光:可以显示肠道的阻塞情况,但有时难以直接确认肠套叠。

4. 空气灌肠检查:这是既可诊断又可治疗的手段。在进行空气灌肠的过程中,套叠的肠管会在压力下复位,同时可以通过影像确认诊断。

如何治疗肠套叠

肠套叠需要及时治疗,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空气灌肠复位:这是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成功率高达90%。通过导管将空气灌入肠道内,利用压力将套叠的肠管复位。这种方法在疾病早期进行效果最佳,且创伤小。

2. 手术治疗:如果灌肠复位失败或病情严重(如出现肠坏死或穿孔),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复位肠段和修复受损肠道,有时需要切除坏死的肠段。

3. 支持治疗:在复位后,需要住院观察一段时间,给予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

如何预防肠套叠

虽然肠套叠无法完全预防,但家长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其发生风险:

1. 合理喂养:给孩子提供均衡的饮食,避免突然改变饮食习惯。添加辅食时应逐步进行,观察宝宝的适应情况。

2. 关注肠道健康:保持孩子的肠道健康,预防和及时治疗肠道感染。如果出现反复的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肠道问题。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4. 避免剧烈活动:在孩子吃饱后,避免剧烈活动或剧烈摇晃,以防肠道受到过度刺激。

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腹症,家长的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出现阵发性哭闹、呕吐、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绝大多数肠套叠的患儿可以得到有效处理,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家长应保持警惕,及时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通过合理喂养、预防感染和定期体检,可以有效降低肠套叠的发生风险,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柳州市人民医院儿科 蓝秋慧)

--> 2025-08-04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0342.html 1 什么是肠套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