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日报社主管主办 国内统一刊号: CN45-0020 爆料热线:15877281116 15877281117






2025年08月06日

石碾:见证烽火里的中美抗战协作

工作人员向记者(右)介绍有关石碾的故事。

开栏语:

80多年前,烽火连天的桂中大地,美国飞虎队的战鹰划破长空,与柳州军民共筑空中长城。从机场建设的夯土声,到战机出击的呼啸声;从民众冒死救助飞行员的鱼水情,到中美官兵并肩作战的硝烟记忆,这段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早已镌刻进龙城的年轮。

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报推出“飞虎情谊,辉映龙城”栏目,聚焦即将在柳州开展的“飞虎队”专题展览,循着飞虎队在柳州的战斗足迹、战机残骸、文物遗址、泛黄家书、老兵记忆,重温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旗帜下,中美空军与柳州军民同仇敌忾的峥嵘岁月,解读跨越时空的和平密码,让飞虎队精神在新时代的柳州绽放更炽热的光芒。

○○全媒体记者 赵伟翔 罗妙

昨日上午,一场阵雨突降。柳州市军事博物园里,游客纷纷撑起伞来。草地上,有一尊大石碾也被护在“大伞”下。

“这可是我们园区里的宝贝。”讲解员韦慧说,这尊大石碾属于国家二级文物,要好好保护。

这尊大石碾直径约105厘米,表面粗糙斑驳,由碎石与水泥凝结而成,碾体上沟壑交错,外露的钢筋如沧桑纹路,似在无声诉说岁月的磨砺。

“它是抗战时期柳州旧机场扩建的‘大功臣’,现在成了那段历史最鲜活的见证者。”韦慧轻轻拍了拍石碾,像在唤醒沉睡的时光。

柳州旧机场始建于1929年,是广西最早的机场之一。抗战爆发后,这里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空军基地,中国空军与苏联志愿航空队、美国飞虎队曾并肩作战。1943年,为满足军事需求,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建议扩建机场,派遣设计师查尔斯·普莱斯亲自督建。战时物资极度匮乏,无现代化工程机械,扩建全靠人力。

“当时动员了约5万名柳州百姓,他们利用扁担、簸箕、锄头和石碾等简陋的工具,靠双手扩建机场。”韦慧指着石碾介绍,“10人一组甚至百人一队,用纤绳拉着石碾反复碾压跑道,许多人肩膀磨出血泡,手上布满老茧。”

扩建后的柳州机场面积达120公顷,有两条主跑道和先进的U型机库,可起降飞虎队所有机型。1943年7月,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5000余人进驻,机场成为运输战略物资和轰炸日军东南亚基地的重要枢纽。

“最繁忙时,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架战机起降。”韦慧说,“每次飞机降落后,百姓们立刻拉着石碾修补跑道,确保战机随时能顺利升空作战。”陈纳德将军在回忆录中称赞柳州是“中国东部机场网络的集散中心”,背后是无数普通民众的默默奉献。

为纪念这段中美联合抗战历史,我市画家王培堃于2023年创作《让历史告诉未来》,生动描绘民众用纤绳拉石碾平整跑道的场景。该画赠予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成为中美友谊延续的见证。

如今,柳州市军事博物园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了解那段烽火岁月。

--> 2025-08-06 2 2 柳州晚报 content_350477.html 1 石碾:见证烽火里的中美抗战协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