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吕杨眉
在柳州的大街小巷,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冒着高温酷暑坚持户外作业,守护着这座城市的洁净。7月29日,记者拿起扫帚,跟着环卫工人一起,用汗水擦亮这座城市的高“颜值”。
当天早上8点30分,记者在马鹿山公园大草坪附近见到了当天的“同事”——城中环卫所保洁部管理员罗利优和环卫工人覃凤英。当天,记者要和她们一起清扫马路上的树叶等垃圾。记者穿上明艳的橘色工作服,在当天的高温下,不到一分钟,立马开始冒汗。
虽然是生机盎然的夏天,马路上仍有不少落叶。记者挥动扫把,把树叶一路扫过来,“扫马路的时候,身体不能随意移动,需要观察周围的车辆,注意安全。”罗利优和覃凤英从事环卫工作10多年了,她们耐心指导记者,“扫大街也讲技巧。”把树叶扫成一堆,只是完成第一步,还要把这些垃圾用铲子铲到三轮车上。“拿铲子的手和拿扫把的手要相向而握,即手心对着手心,这样才好发力。”记者试了一下,果然省力多了。
记者把树叶铲到三轮车上,再回望打扫过的马路,一片树叶也没有,干净整洁。擦掉脸上、额头上的汗水,心里涌出小小的成就感。
罗利优说,随着道路清扫车等先进机器的使用,现在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已经大大降低。人扫不到的地方,车扫;车扫不到的地方,人才扫。
把路上的垃圾处理好,记者又跟着罗利优到了东环大道垃圾中转站。这里不但有高温“烤”验,更有异味考验。走进垃圾中转站,一辆装满垃圾的车正在卸垃圾。浓浓的异味扑鼻而来,记者忍不住有些反胃。再看看在这里工作的环卫工人罗桂板,他已习以为常,面不改色地清理着各种垃圾。他说,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适应环境,这个岗位总要有人来干。现在垃圾中转站采用了自动化密闭转运压缩装置、紫外线杀菌灭蝇灯等,异味减轻,环境转好,工作也没从前那么辛苦了。
当天下午,记者又到红葫路的垃圾中转站体验。这里的垃圾快清理好了,环卫工人段建华正在用水管冲洗前面的空地,他的脸上、额头上都是汗,脖子上搭着一块毛巾,可以随时用来擦汗。段建华和妻子孟伏莲从事环卫工作十来年了,平凡的岗位成为夫妻俩奋斗的事业。
从垃圾中转站出来,外面的阳光依然火辣,当天的最高气温达37℃。罗利优说:“现在高温天气,单位每天给大家备好了防暑凉茶,中午还有爱心驿站可供大家休息。”
记者手记:在烈日下打扫马路上的垃圾,在垃圾中转站忍着异味清理各种垃圾,记者的这次体验也只是环卫工人无数个工作日中的平常一天。当我们走在城市的街道上,要记得有这么一群人,每天都在用汗水和坚持守护着城市的清洁。作为城市的一员,尊重、珍惜环卫工人的劳动成果,不乱丢垃圾,是我们都应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