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陈粤
晚报讯 当游客散去、褪去白天的喧嚣,晚上的动物园是什么样的?7月29日晚,在柳州动物园,20组亲子家庭组成一支“探险”小队,跟随工作人员在夜色中开启一场探索夜间动物世界的奇妙旅程。
当晚,“探险”队员们依次造访了环尾狐猴、孔雀、豹猫、鹦鹉等夜间活跃动物。环尾狐猴在树丛间移动,貉(俗称果子狸)也谨慎地开始探索自己的领地。在豹猫展区,两只豹猫睁大双眼,警觉地注视着这群夜间访客。在草丛和墙角,菜蛙和壁虎的身影清晰可见,它们也在夜间捕食昆虫。
“许多动物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样在夜间沉睡,相反,夜间才是它们活动的高峰期。”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动物在演化中形成了夜行习性,首要原因是为避开日间高温、捕食者及资源竞争。很多小型哺乳动物(如啮齿类)、部分食肉动物(如豹猫、果子狸)和爬行动物(如蛇、壁虎)都利用凉爽的夜晚进行活动。
此外,不少动物都有特化感官,比如猫头鹰和夜猴拥有卓越的夜视能力,猫头鹰靠不对称耳朵精准定位声音,蝙蝠则用超声波回声定位,果子狸等有灵敏嗅觉,飞鼠等动物会滑翔。夜晚也为某些物种提供了重要的社交和繁殖时机,可减少外界干扰。
此次夜探活动,不仅让参与者们了解到夜行动物的生活习性,更在探索与互动中解锁了课本之外鲜活的自然世界。原来,夜幕下的动物园也一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