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罗妙
实习生 韦湘瑜
“挑果时要选表皮光滑饱满的,有皱缩或凹陷的千万不能要。”8月7日中午,柳江区百朋镇尧治村旧江屯的火龙果种植基地里,果农覃壮严身着工装,手持修枝剪,在整齐的果垄间娴熟穿行。他一边示范采摘动作,一边向身旁的驻村第一书记唐亿民传授选果要领。
“当心枝条上的尖刺!”他灵巧地避开带刺的枝条,头也不回地向身后人提醒。阳光下,累累硕果泛着诱人的紫红色光泽,与他忙碌的身影构成一幅生动的丰收图景。
作为村里公认的火龙果种植专家,覃壮严经营着这片占地20余亩的山泉灌溉基地。“从7月到次年1月,能采收五六茬,每季上万斤鲜果都是现摘现销,供不应求。”覃壮严指着枝头几颗被果实蝇环绕的白色幼果说,种植的关键在于防虫——这些害虫会在果内产卵,表面完好的果实可能内里已遭蛀蚀。所以必须在幼果期就套上防护袋,从源头杜绝虫害。
谈起产业收益,他认为得益于政府提供的免费技术培训。2016年,他参加政府组织的农技培训后,成了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尝试火龙果种植兼营养蚕。如今,两项产业年收入稳定超过10万元。“靠着勤劳积蓄,前些年新建了宽敞的楼房,告别了居住数十年的老旧石头屋,家里父母和两个孩子都过上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
10年前的那场培训,像颗种子在他心里扎了根。敢试敢干的覃壮严把技术吃透后,不仅将自家田地种得红火,还流转了同村10多亩土地扩大规模,成了周边少有的靠火龙果致富的农户。
尧治村曾因土地贫瘠、水源短缺而发展滞后。往昔岁月里,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村落常年寂寥,唯有年节时分才稍显生气。如今的乡村早已焕发活力。在政策春风吹拂下,越来越多村民返乡创业——牛羊养殖、禽类饲养、甘蔗扩种、桑蚕培育等产业遍地开花。村委会主动搭建销售渠道,这个村子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