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覃科
晚报讯 昨日,记者从市体育局获悉,我市近年来不断利用城乡空闲资源,复合式、多维度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并结合自然生态特色,让体育场地与自然生态相结合,既提升城市品质,也为市民提供舒适的运动环境。
在鱼峰区的羊角山公园,登山道延伸至公园山顶,用空地改建成的羽毛球场被绿树环绕,市民在大自然环抱中打球、锻炼,舒适惬意。在柳南区一座小山上,滑翔伞爱好者从山顶启程,飞翔在喀斯特地貌间。而柳江就是一个天然泳池,市民可在柳江畅游、进行水上运动项目训练。可以说,我市打造的多维度体育场地形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错的布局,让市民游客能运动于山水间,运动赏景兼得。
我市充分利用柳州青山环绕、水抱城流的特点,多维度规划建设体育场地设施。2018年以来,先后在40多处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建设小型游园健身站,在20余个公园绿地嵌入健身步道、登山道。在市区百里柳江沿岸设置10多个天然游泳场,建设多个水上运动装备码头,其中国家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2个、国家级国民水上(海上)休闲运动试点单位1个。大力推动旅游景区增设并升级体育设施,依托柳南、鹿寨等县区良好的地形和生态条件,相继建成滑翔伞飞行营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等,进一步丰富运动项目,满足不同市民游客的运动需求。